始于2000年的用電增速超過發電裝機增速,累計到上年底超過20.3個百分點,電荒、煤荒、運力緊張,再次成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來自“投資中國論壇——電力行業與資本市場”研討會的信息,這次電荒將為社會資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
長江電力模式
2003年11月,在中國A股市場發行上市的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600900),募集資金100.018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4臺發電機組,一只巨大的“靴子”砸向大盤的同時,卻提升了大盤藍籌股的價格中樞,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價值投資品種展現給投資者。公司副總經理張定明頗為得意地在“投資中國論壇——電力行業與資本市場”研討會上說,集團公司通過出售、轉讓三峽發電資產實現“資產與資金”之間的快速轉換,滾動開發上游水力資源,預計可獲得1200億元現金收入,長江電力此將成為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大型能源藍籌股。
張定明表示:“通過上市股權融資,為公司收購機組,迅速擴大規模提供了財務可行性,爭取了相關的外部政策條件。未來長江電力將利用資本市場提供的制度環境和各種市場工具,繼續收購三峽陸續投產機組,并按優勢互補的原則并購火電及其他類型的合適電源資產,改善電源結構,提高綜合競爭力,實現規模與效益的快速同步擴張。”
電力行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長江電力的快速發展,為其他全國性電力集團的改制、發展創造了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模式。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以下簡稱電監會)總會計師盧春泉則在研討會主題發言時說:“大型國有企業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通過公司制改造、并購或買殼上市等資本運營方式進入資本市場,將推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從外在的信用聯系走向內在的資本融合。”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朱永則認為,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將發電集團公司重組改制甚至上市是發電集團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他透露:“集團重組改制的主要模式有三種:其一,將集團公司資產持續不斷地注入到現有上市公司中,逐漸實現集團公司整體改制;其二,剝離不良資產與非主業資產到存續企業中,整合集團公司的主營優質資產整體上市;其三,集團公司以全部資產改制上市。”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未來電力行業的發展中,資本市場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行股票、企業債、可轉債等各種手段將借道資本市場大力推進電力改革。
而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優秀電力企業上市為投資者增加了具有長期戰略價值的投資品種,給了投資者更多機會和選擇。
一次難得的機遇
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是世界罕見的。電力裝機容量從1億千瓦邁上2億千瓦的臺階用了7年時間;而從2億千瓦邁上3億千瓦的臺階,只用了5年時間。2003年,全國總裝機容量達到38450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二。為實現20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宏偉目標,2005年發電裝機應達到4.3億千瓦,2020年應達到9億千瓦。今后18年里平均每年要新增裝機近3000萬千瓦,比歷史上電力發展最快的1992-2002年年均多增1200萬千瓦。
電力工業如此快速增長最根本的原因是需求的強勁增長。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吳鐘瑚預計,2004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影響電力需求增長的因素仍將推動電力需求快速發展。2004年GDP實際增長可能達到7.5% ,與之相對應的用電量預計增長9% 。他認為,2004年全國用電量需求預計達到20600-22670億千瓦時(2003年為18910億千瓦時),考慮備用和抑制的需求約需發電裝機4.4億千瓦左右。2005年GDP預計增長7.5%,用電量增長8%,達到2.2-2.4萬億千瓦時;2010年GDP預計增長7.2%,用電量增長6%,達到3萬億千瓦時。
然而,在電力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也是電力行業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發展中的問題
電煤是2003年電力、煤炭兩大行業的熱點之一,電煤也是影響電力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朱成章介紹,2004年以來,電煤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趨勢,各地要求電煤價格上漲的幅度普遍高于發改委協調的每噸12元,已經簽訂的電煤合同難以實現,合同兌現率為近年最高水平。因此,電煤仍將成為2004年電力企業最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電價是關乎電力企業盈利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投資者格外關注電價走勢。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樹杰從電價的形成機制、電價改革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分析了電價未來的走勢,他認為,因為中國電源建設投資千差萬別,很難確認電價水平是否合理。新一輪電價改革的目標是非自然壟斷環節市場化,即發、售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
朱成章認為,電價調高是必然趨勢,從電煤、各項成本管理、環保等方面來看,電價有0.14元的上漲空間。
另外,電力體制改革仍未完成,一些關鍵性改革進展緩慢也是電力行業發展中的問題。電監會電力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王強表示,目前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求關系緊張對改革提出挑戰;電力市場體系、市場主體的培育過程漫長;電力項目、電價的審批機制難以適應市場化的要求。至于區域電力市場建設,由于各種條件限制,目前仍然停留在方案設計和技術準備階段。
電力企業的投融資改革也是電力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之一。朱永表示,2003年,5大發電集團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發電量達6951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長14.2%,占全國發電量的36.4%,動工建設電源項目5000萬千瓦左右,其中全國12個水電基地的開發全面鋪開。但是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約著發電集團的發展,除了體制改革外,電力企業發展資金缺乏、管理模式不健全是其中重要因素。因此,重組改制將是發電集團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稿件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陳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