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2日電 香港《大公報》11日從北京發回的報道稱,專家指出,各級政府應成立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權威協調機構,同時采取措施讓農民工享受市民待遇。
報道稱,有關部門近日組織“關于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保護”專題組,對全國一些省份進行調研。調查報告顯示,勞動安全堪憂、工資常遭拖欠克扣、缺乏社會保險,成為農民工合法利益受侵害的三大主要問題。百分之八十三鄉企存在職業病危害。
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官員透露,中國每年因工致殘人員有七十萬,其中進城務工人員占絕大多數。全國八成三的鄉鎮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危害,職工發病率高達近一成六。廣東省抽檢了八千多戶鄉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超過七千戶,占八成六以上。調研發現,農民工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極低,用人單位很少能按國家規定,為農民工交納保險。安徽省合肥市反映,該市近六十萬農民工,參加各類保險的均不足百分之一。
專家指出,從長遠看,一億左右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相對穩定的基本社會保險,是社會一大隱患。對于進城農民工這一龐大群體,各級政府沒有統一組織協調機構,造成政出多門、效率低下;與《勞動法》配套的就業、工資、社會保障和勞動爭議處理等法律法規均未正式出臺,農民工維權缺乏法律依據;對惡意拖欠工資的行為,也缺乏追究刑事責任的直接法律依據;這些都造成了政府部門對民工合法權益保護不力。
這份調研報告還特別提出,應積極吸收進城務工人員加入工會組織,發揮工會代表維護職工利益的作用。(馬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