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國企輔業改制要高度重視職工平均持股問題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實施主輔分離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有775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黑龍江、遼寧、湖北、四川、甘肅等地,涉及改制企業2639戶,涉及富余人員70.8萬人。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62家中央企業上報主輔分離改制分流總體方案,經國資委、財政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審核,43家中央企業的總體方案得到批復。據初步統計,目前實施主輔分離的改制企業享受稅收減免金額共計1.1億元左右。
人民日報今天的消息說,國務院國資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11月26日—27日在京召開全國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改制分流經驗交流大會。
會議要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提前介入企業改制過程,明確企業改制形式和分流安置人員范圍,明確經濟補償金的支付辦法和資金來源,做好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和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指導企業在指定職工安置方案過程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切實履行民主程序,爭取多數職工對改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等。各稅務機關和工作人員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再就業稅收政策,保證該落實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不收“過頭稅”,對因政策減免而影響的稅收收入,可以相應抵減基層部門稅收收入任務指標。
會議強調,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改制分流,既是解決國有企業冗員負擔與社會再就業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國企改革,精干壯大主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總體上看,這項改革的推進是健康、順利的,但必須清醒看到,由于這項改革涉及政策面寬,操作難度大,進展很不平衡。距離國家規定的主輔分離政策的時限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央企業正在實施輔業改制的資產和人員占納入改制范圍資產和人員的比重,還不足1/5。各地和各企業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原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