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1日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指出,未來貿易政策的調整,應優先考慮中國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等問題。
光明日報消息,柴海濤指出,從總體發展趨勢及現有支撐條件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進出口仍將維持高于國民經濟和世界貿易增長速度的發展趨勢。但在中國外貿可持續發展中,仍然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
(1)單純依靠數量規模和價格優勢的增長方式弊端日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成為未來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傳統出口產品利用土地、資金和環保低成本的現狀,靠壓縮勞工薪金降低產品成本,對外低價競銷的擴張模式應該調整。
(2)貿易摩擦高發將與中國出口規模的增長相伴相隨,忽視或者過于敏感都無助于問題的正常解決。應對貿易摩擦的正確思路,是適應WTO的規則,學會為我所用,為我所利。
(3)未來貿易政策的任何調整,應優先考慮中國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率需要等宏觀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