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七月五日電(陳瑋、陳旻)中國的“長三角”水域環境保護引起海內外專家高度關注。今天上午,來自美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瑞士、法國等八個國家以及內地的一百四十余名專家、學者,在此間開幕的“江蘇海事高層國際論壇”上共同探討對長江污染的防止與治理。
中國海事局副局長徐國毅表示,長江三角洲是內地經濟最活躍、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一直是內地內河航運最繁忙的地區,也是內河航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比整個歐洲的內河運力規模還大。二00三年,“長三角”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十點二億噸,占內地的四成。完成集裝箱吞吐量一千五百四十萬標箱,約占內地的三分之一。
江蘇省海事局副局長張同斌介紹,作為“長三角”核心腹地的江蘇沿江地區,水域環境保護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目前,長江江蘇段危險貨物作業泊位達一百二十多個,平均三點六公里一個。二00三年進出載運危險貨物船舶六萬多艘次,危險品貨物種類一百六十余種、吞吐量七千三百七十三萬噸。與此同時,長江江蘇段存在航道狹窄、航路變化大、水文氣象條件惡劣、船舶交通管理硬件建設落后等不利情況,導致船舶造成水域污染風險進一步加大。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將對江蘇經濟地位、投資環境、生態資源、社會穩定等帶來的難以估量的后果,也必將波及“長三角”地區甚至“南水北調”等工程所覆蓋的內地大部地區。
徐國毅表示,中國海事局一直致力于“安全航運”和“清潔航運”。主辦此次國際高層論壇,旨在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國、各地區在海洋環境保護、防污染管理控制技術、污染損害評估及賠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進一步促進“長三角”地區加強區域間合作、防治水域污染,從而保證地區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