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如果我們的高清DVD廠商只會一味互挖墻腳,內戰內行,那么可以想見:中國自己的下一代高清標準恐怕只有“生于憂患,死于憂患”了
國際先驅導報駐東京記者樂紹延、實習記者張陸煜報道也許是急于證明自己才是DVD未來的方向,也許是急于通過輿論的力量達到成為國家標準的目的,EVD和HDV、HVD三個標準之間相互“揭底”的行為一直沒有停止過。就在他們“內訌”不斷的時候,國外廠商已經加快了下一代DVD的步伐,內憂外患,中國高清DVD標準走到了十字路口。
新科們繞不過的專利費
“那兩個標準是不可能合作的。”凱誠高清電子技術公司技術總監許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們最早做的EVD,HVD的技術也是我們推薦給HVD聯盟的,覺得都不行,才出來做的HDV。”許豐介紹,HDV與其他標準合作的機會也不大。
而新科電子北京分公司區域主管徐鑫在談起另外兩個標準時則一再強調,EVD是“國家唯一認可的高清DVD標準,也是唯一通過國際標準組織認定的標準”,其他兩個標準的技術則是從美國硅谷買的。
許豐介紹,HDV的技術雖然是來自國外,但是經過他們的改造,已經變成自有的技術了。EVD中含有多少自主知識產權引起了他的質疑。“其實EVD和HVD需要交的專利費比DVD還高。”許豐說。
事實上,新科并不諱言EVD需要交專利費,只是聲稱交得比DVD少的多。新科的如意算盤是用手中EVD方面的自有知識產權與國外廠商談判,來獲得DVD專利的豁免權。
業內人士認為,國外廠商也在研發自己的下一代DVD技術,使用EVD專利的可能性比較小。新科的如意算盤很可能會落空。
中國高清標準是落后技術?
據了解,EVD購買的是美國LSI邏輯公司的芯片,HVD購買的是另外一家美國公司Amlogsa的芯片。許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兩家公司的技術都是落后技術,“應該是五年前的技術”,許豐說。
LSI主要是做DVD芯片的廠商,EVD只是在DVD后端做了一些處理,DVD該交的專利費一點不能少之外,還要為達到高清標準而改造的音頻和視頻加納額外的專利費。“Amlogsa之所以能在美國市場上活下去,就是因為它完全符合國外的DVD標準。HVD使用它的芯片,必然要交DVD專利費”。
分析人士認為,幾個標準之間互相“揭底”,無非是希望未來能夠一統天下,獨自占據下一代DVD的市場。但是,內訌無益于幾家廠商堅持扛著的民族大旗,反而利于對手打擊自己,因為國內高清DVD廠商真正的敵人是已經發展到“超高容量高清錄相”階段的國外廠商。
日本“藍光”“HD”內戰
高清標準之戰在日本也進行的如火如荼,但顯然隔海相望的這場標準之爭比中國高了一個技術層次。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日前宣布從今年7月底開始在日本國內市場上率先推出使用藍色激光光盤的下一代家用數碼光盤錄象機。這表明全球范圍內的下一代數碼光盤錄象機規格大戰在以日本電器廠家為代表的兩大陣營中正式拉開序幕。
在爭奪下一代數碼光盤錄象機國際標準的兩大陣營中,一方是以松下電器、索尼、菲利普等日、美、歐、韓13家家電生產廠家組成的“藍光”陣營。另一方是以日本的東芝、日本電氣公司為代表的“HD”陣營。兩大陣營都決意要讓自己研制開發出的規格成為國際標準,各不相讓。
于是,松下電器公司決定“先下手為強”,率先在市場上正式推出采用藍色激光的下一代數碼光盤錄象機錄象機。松下電器公司媒體控制系統開發中心所長田中伸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規格不能統一對消費者和產業界來說都是“不幸”的,但雙方各不相讓,最后只能由市場來決定。
松下電器公司即將推出“藍色激光光盤”。該光盤的最大的特點是記錄容量大,約為50GB,相當于目前使用的光盤的10倍。一張藍色激光光盤可以錄制30部2個小時長的普通畫質的電影或4.5小時高清節目。該公司還在積極研究將容量提高到200GB,使一張光盤能夠錄制更多的高清節目。據悉,這種新型藍色光盤還可以作為硬盤使用。
日本廠家輕視中國EVD
據日本有關方面預測,2004年,世界數碼光盤錄象機的市場為350萬臺,日本廠家的產品占據了90%以上,預計2005年的市場將迅速擴張到1000萬臺,成本也將迅速降低,日本廠商將會保持這一市場占有率。
另一方面,“HD”的播放規格已經統一,光盤的基本結構與現在的數碼光盤基本相同,容易以較低的價格得到電影等播放軟件,因此也容易得到美國電影公司的支持。“HD”陣營的東芝和日本電氣公司計劃在明年夏天推出“HD”數碼激光錄象機。
日本電器廠家幾乎擁有數碼光盤錄象機的所有核心技術,它們雖然可能在手足之間拼殺的“血流成河”,但在國際市場上依然有信心保持絕對優勢。日本廠家認為,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盡快降低生產成本,盡早占領中國廣闊的市場,日本廠家并沒有將中國自行開發的高清晰“EVD”等看作任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