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2日電 曾經,他們是學校里的優等生、生活中的佼佼者;現在,他們卻飽受孤獨之苦,成為抑郁癥的犧牲品。遼沈晚報報道,日前,記者從沈陽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根據最新流行病調查結果,名牌大學罹患抑郁癥的大學生達到學校總人數的35%,抑郁癥越來越“偏愛”高學歷、高智商人群。
記者從沈陽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最新流行病調查統計結果:在中國大、中學生之中,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20%以上。其中,初中、高中、大學的抑郁癥患者人數分別占其總人數的16%、18%和24%。“流調”結果表明,名牌大學中罹患抑郁癥的大學生達到學校總人數的35%。記者從解放軍463醫院神經外科獲悉驚人消息,該院診治的510余例抑郁癥患者中,竟然有70%以上的患者是在校學生。
流行病調查統計表明:大學生容易存在心理不良反應和適應性障礙,相當數量的在校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些學生甚至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因為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導致休學、退學人數占患病總人數的30%左右。
專家支招
預防抑郁癥要知足常樂
解放軍463醫院神經外科王連仲主任向記者介紹,學生出現抑郁癥主要有四種原因。由于無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不能與老師、同學和諧相處,最終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還有一些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戀愛觀,一旦失戀便會迷失自我;來自學習、就業的強大壓力,使發生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驟然增多;個別學生人格方面的缺陷,造成他們自卑、自閉的性格,甚至無法應對生活中的微小挫折。
“抑郁癥的發病原因與社會心理因素、遺傳、人體的生理變化以及神經內分泌等有關。”王連仲告訴記者。他提醒廣大市民:“不要給自己確定很難達到的目標,應該知足常樂、量力而行”。出現抑郁、焦慮癥狀的市民,應當多參加社會活動,多結交朋友,多參加體育鍛煉、文娛活動。由于抑郁、焦慮等表癥會影響社會交往、工作學習,醫生提醒市民們及時到醫院接受診斷、治療。(康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