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3日電 《中華工商時報》刊文指出,日前有消息說,因中國實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改革,54家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準備向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提交報告,要求中國當局在取消對外資企業優惠政策的同時,給予“5到10年的過渡期”?鐕緦Υ耸旅黠@低調處理。被列入54家跨國公司名單之一的摩托羅拉則采取了否認態度。
文章指出,1月12日,稅務專家、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恒說,跨國公司此舉說明他們將稅收優惠看作了企業生產的外部制約環境。在中國,一項新的稅法頒布之時,通常采取的是新企業新辦法,老企業老辦法。也就是說,在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的新法出臺之后,新成立的企業將適用于新法,而之前成立的老外資企業則還會享受一定年限的稅收優惠,比如兩免三減,經濟特區實行的稅收優惠等,待這些稅收優惠全部到期后,再沿用新法。
文章援引稅務專家的分析指出,目前雖然全球500強公司已有400家進入中國,但是進入的多是這些公司的先頭部隊,規模并不是很大,而如果兩稅合并向后延期的話,跨國公司將會有充裕的時間在新法生效之前,成立新的公司,繼續享受之前對外資企業的優惠稅收政策。
文章稱,“嚴格說起來,內外資企業稅并軌不應該再向后推。兩稅合并可以說是已經瓜熟地落。而且這也是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人大法工委既定的目標!眲⒑阏f。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也明確表示,目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面臨四大良機,機不可失,如果拖延改革,以后再找到這樣的條件恐怕會非常之難,付出的代價也會大得多。
文章提到,事實上,無論是外資企業占我國全部企業的比例,還是外資企業所納的企業所得稅占全部企業所得稅的比例都不高。據估計,在企業所得稅中,外資企業納的企業所得稅的比例約低于20%。而目前,所得稅是中國國內稅收中的第二大稅種,但是其增收勢頭不如增值稅和營業稅。
問章最后指出,“其實,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對外資企業的影響主要是來自于心理壓力。兩稅合并可看作是一種信號,意味從今以后要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而之前我們對外資企業一直實行的是超國民待遇?鐕靖嗟陌汛耸驴醋鍪钦畱B度,而這種態度的改變將會使他們對今后在國內獲利前景的預期有所改變!眲⒑惴治稣f。(王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