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直強調地區間經濟增長失衡將對全球經濟成長構成威脅,但是該組織認為各國似乎并未就削減失衡盡其全力。據《金融時報》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富國和發展中國家都未能采取必要步驟、減少日益嚴重的全球失衡現象,并對此表示失望。
報道稱長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直在呼吁美國努力來增加國民儲蓄,包括削減財政赤字、實施結構改革以消除歐洲和日本經濟增長的阻礙,它還呼吁亞洲國家增大匯率靈活性,以提升國內需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重要報告《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各國在執行上始終拖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姆•拉詹說:“所有地區必須扮演起它們的角色。”
拉詹呼吁建立一個“相互同意的、可靠的多邊政策行動框架,其中應包括措施及時間安排的細節”。他表示,這個框架將“幫助保持市場穩定”。
報告說,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4.3%,繼續保持較為強勁的態勢,但仍“過度依賴”美國和中國。這使人擔心,如果美國和中國經濟同時疲軟,全球經濟將顯著放緩。
該組織預測,美國今年的經常賬逆差將微幅上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美元存在無序下跌的可能,通脹壓力可能導致美國利率走高,加上油價高企并出現波動,這些都是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重大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稱亞洲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固定匯率和低通膨目標間的“緊張關系”。國際貨幣基金會稱,亞洲各經濟體需要令其本幣升值以控制通膨,并表示中國可能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出現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