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9日電 據健康報報道,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使少數民族人口的預期壽命顯著提高,其中有13個少數民族人均壽命高于全國71.4歲的平均水平,有7個少數民族人均壽命高于漢族73.34歲的平均水平。這是記者從昨日在京召開的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據悉,建國以來,我國民族衛生事業得到了較大發展。截止到2003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衛生機構15230個,比1952年增加了12倍;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8萬張,增加近66倍;衛生技術人員46萬人,增加近25倍;有衛生防疫、專科防治機構934個,婦幼保健所、站371個。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分別建立了高等藏醫、蒙醫、維醫院校和中等民族醫藥專科學校,甘肅、廣西、成都等地的中醫藥院校還開設了民族醫學或民族專業。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會長張文康說,協會將全心全意促進民族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好政府與民族醫藥衛生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承擔發掘、整理、提高、推廣民族醫藥和培訓相關人員等任務。(劉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