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香港《經濟導報》報道,近期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給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出了一道難題,中國經濟是趨熱還是趨冷,是"通脹"還是"通縮",經濟學界對此判斷不一,爭論激烈,給出何種"藥方"更難于決斷。
有報道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在6月23日分別約見了內地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商討下一步的宏觀經濟對策。來自內地各門各派的眾多經濟學者經過激烈討論后,取得近乎唯一的共識:中國經濟呈現下滑態勢。但是,在更多的問題上,學者們看法各異,對壘鮮明。
經濟增長超過預期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上半年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7,422億元,同比增長9.5%,比去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07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39,635億元,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21,080億元,增長7.8%。如此快速的增長,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
經濟學界的幾個爭論
不久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一語驚人:"中國將帶領全球陷入長期通縮。"國內專家雖無如此極端的預測,但"通縮"二字已開始頻繁見諸報端。然而,是否中國經濟除了通脹,就只有通縮,有沒有第三種可能?為此學界爭論頗多。
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有關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報告認為,2005年全年GDP增長速度呈逐漸下降趨勢,四個季度分別為9.6%、8.9%、7.9%和8%,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8.6%,第四季度會稍微回升。這份報告的提法,似乎預示著經濟增長的拐點已經出現,經濟已經進入下降通道。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范劍平副主任認為,國家經濟運行從前一個階段的加速增長在向穩定增長轉化,目前經濟還不會很快大下滑。他認為經濟還能夠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
關于通貨膨脹走勢,北大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下半年通縮基本上不可避免,中國出現通縮的原因與國外不同,國外一般是由于房地產和股票的經濟泡沫破滅所產生的財富效應而引發的,而中國出現通縮是由于生產能力過剩導致。出現通縮不可怕,關鍵是要解決通縮背后的機制問題,他建議政府的公共投資應當轉向農村,來啟動農村消費。
中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則認為,今年出現通縮的可能性不大,但會對明后年有壓力。如果出現緊縮的趨勢,會在明年和后年出現。他強調,通縮是一個長期趨勢,但目前最重要的是不要回落過快。
此外,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曉認為,目前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宏觀調控已經到位。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郭克莎明確表示反對趙的結論,認為說經濟已軟著陸還為時尚早。
中國經濟的幾個矛盾
縱觀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可以說目前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復雜的一個時期,有學者指出,關鍵是有三大矛盾并列。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改革開放26年來的平均速度,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平均增長速度。今年我國的GDP增長會控制在9%左右,低于平均增長速度,肯定不屬于過熱,不應該實行緊縮政策;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雖然比去年略有降低,為24%,但仍超出了正常波動的上限,肯定是過熱,應該緊縮。
二是當前的經濟增長在9%左右,而物價總水平增長在3~5%之間,這絕對是高增長低通脹。這個物價總水平是經過了五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才把它拉上來的,如果稍有緊縮,就會再次掉進通縮陷阱。而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的預期很高,廠商對投資品、消費者對農副產品和住房的價格上漲非常擔心,如果這種預期到達臨界值,當期的消費會立刻增高,把物價水平拉得很高,所以也不能擴張。
三是經濟增長和失業率成反比。1998~2002年,五年間GDP平均增長7.3%,而2003年猛增到9.3%,2004年是9.5%,今年第一季度是9.4%,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反彈得這么快,失業率應該下降才對,但事實上失業率在上升,前幾年的失業率是3.4%,今年很有可能超過4.5%。
這三對矛盾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在總量上難以選擇:如果緊縮,有利于控制通貨膨脹的預期,有利于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速度;然而失業率這么高,再緊縮社會可能會不穩定,物價水平這么低,再緊縮就掉到通縮,所以不敢緊縮。如果擴張的話,現在通脹預期這么高,結構失衡問題這么大,可能稍微擴張,結構失衡一夜間就能轉換為總量的失衡。
處在一個關鍵時期
據透露,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向全國人大財經委作關于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匯報時說,從經濟發展趨勢看,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既存在使經濟轉入穩定增長期的積極因素,也存在值得關注的問題。
邱曉華分析認為,當前支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投資增長的慣性仍然存在。從新開工項目和在建施工項目總規模等先行指針看,投資保持較高增速的慣性依然存在。二是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擴大。三是第二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增速有所加快。四是對上游產品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五是居民消費呈現穩定增長。
同時,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是國際收支不平衡,貿易順差急劇增加,以及影響農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增多,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還有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外貿易和國際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暮賓 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