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 經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學術造假有全球化趨勢 現有防范機制已難以勝任

2005年12月29日 10:57

  中新網12月29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道,最近發生在韓國科學家黃禹錫身上的造假丑聞,對全球科學界震動很大。美國專家近日表示,這一科學丑聞說明,在科研論文數量呈爆炸性增長的今天,現有的論文造假和欺詐行為防范機制已經難以勝任。隨著科研項目和出版科研論文相關雜志的急劇增加,科學家造假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三重防衛體系仍難杜絕

  為了將欺詐性研究和對人類有害的研究論文擋在門外,美國的一些科學類雜志建立了三重安全防衛體系。

  首先是由權威專家評估,為政府提供是否給該項目資金支持的建議。

  第二是仲裁體系。雜志社請權威評審專家研讀論文,判斷相關研究成果是否有出版價值。

  最后是答辯階段,請一些立場中立的科學家一起研究相關成果是否可以作為同行業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從而決定能否發表。

  但是,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一些重大科技丑聞時有發生,嚴重動搖了科學界對這三重防衛體系的信心,近20年來卷入科學造假事件之中的,大多數是世界級著名雜志和著名大學的科學家。1981年,科學界還認為"我們不需要制定防范論文欺詐的政策,科學有自我糾正的能力"。但一件又一件的科技造假事件說明,科學其實對此無能為力。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對3427位科學家的一個調查統計表明,近1/3的科學家承認,從忽視研究中相互矛盾的事實到偽造數據,自己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對此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公立和私人研究機構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有能力對科研欺詐行為進行調查,評估實驗數據、純化科研氛圍,并保護正直人士的清白。政府還成立了獨立的調查機構即"研究誠信辦公室",專門負責調查和處理那些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中的不誠實行為,并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違規情節和處置決定。

  經常被卷入其中的各大雜志社也采取了行動。1997年,論文出版道德規范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處理各種違背研究和出版規范的事件。委員會有來自歐洲、亞洲和美國的300多位成員,大多是醫學雜志的編輯。

  論文造假頻發的兩大原因

  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越來越糟的論文造假行為,除了因為科研項目爆炸性增加外,還應歸咎于大多數國家沒有采取防范措施。

  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各國防范學術造假的措施大相徑庭,有的國家甚至根本沒有防范措施,所以,在一個國家杜絕造假事件已相當困難,處理國際間的造假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另一個原因是論文數目的劇增。據統計,今年全世界有5.4萬多篇論文發表,這些劇增的論文足以困惑同行業的研究人員,沖擊質量控制體系并扭曲公眾對相關結果的理解。這些海量論文大多數根本沒有被人閱讀或引用過,有些作者只是為了職業晉升的需求而發表文章,有的公司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也作為產業策略鼓勵員工們發表各種論文。

  現在,一些知名國際性雜志已經開始關注那些有問題的論文,并公開發表文章表達這種關注。

  例如,世界著名的BMJ系列電子期刊共有26種,主要涉及藥學、臨床、衛生與健康等領域。今年7月30日,它在自己的刊物上發表了4篇論述學術造假的文章,文章認為,雜志社在刊登論文之前,必須由國家級調查機構和專業協會協助審核論文,但這些國家要么沒有這種機構,要么這種機構不愿出面去做這種事。

  刊登了黃禹錫論文的美國《科學》雜志12月14日曾發表聲明說:"我們自己沒有調查機構,所以只能等待論文作者的回復和官方調查結果,然后向公眾公布我們的意見。到目前為止,我們不能表示我們的譴責。"一些科學家也建議,為了提高可信度,韓國調查團應該吸納行業外人士和外國同行業專家進入調查組,只有這樣,調查結果才能保持其客觀公正性。(聶翠蓉)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