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互動發展的新思路
在東北亞地區的大棋盤上,遼寧開辟出五大沿海重點發展區域,好似布下了五顆棋子,穩穩地占據了棋局中的五個“好點”,為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爭得了先機。
加速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在于進一步擴大開放;而擴大開放的重要手段,就是實現沿海與腹地間經濟的互動發展。遼寧打造“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大范圍、更深程度地帶動我省乃至東北腹地經濟的發展,實現沿海與腹地經濟的良性互動。
目前,我省經濟版圖可劃分為以沈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以大連為龍頭的沿海經濟帶,以及由遼西、遼北、遼東地區構成的內陸經濟帶。“五點一線”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將帶動全省經濟加速起飛:營口將為中部城市群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連長興島和莊河花園口兩地,將分別成為面向渤海和黃海的兩大新興對外開放橋頭堡,進一步提高遼東半島的開放程度;而丹東和錦州則分別從東、西兩翼,形成對內陸經濟帶的強大輻射作用,牽動腹地經濟提速、升級。
對于內陸欠發達地區而言,與沿海地區實現經濟互動,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遼西地區市委書記、市長座談會”,錦州、葫蘆島、盤錦、阜新、朝陽五市的黨政一把手齊聚錦州,共商發展與開放大計。與會各方一致同意,以錦州灣整體開發為突破口,加快遼西沿海經濟區開發開放,努力形成沿海城市群與近海城市互動發展之勢,為遼寧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在年初召開的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錦州市副市長劉偉鄭重表示:整體開發錦州灣,就是要通過擴大輻射功能,更好地服務遼西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的腹地經濟發展。為此,錦州提出了打造“一港、一區、一帶、一面”的設想。即將錦州港建成億噸樞紐港;建設國家級開發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通過區港聯動,打造錦州灣沿海經濟帶;推進遼西沿海城市一體化,構成擴大開放的輻射面。
對于內陸中心城市來說,建立與沿海口岸的互動機制,將為其經濟快速起飛疏暢跑道。
背倚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設中的遼寧(營口)濱海產業基地,將自身定位為腹地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努力建設成為遼寧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先導區和示范區之一。與此同時,在與腹地間的經濟互動過程中,依托老工業基地強大的科研力量、豐富的人力資源,營口也獲得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內外經濟合作的發展優勢。
實現沿海與腹地的互動發展,沿海地區之間必須率先實現互動。只有沿海地區經濟起飛了,才有可能發揮出對腹地經濟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依托五大沿海重點發展區域,遼寧規劃了一條貫穿全省海岸線的濱海公路,以此將全省沿海的大小港口、工業園區、旅游景點等經濟要素全部貫通。
西起于葫蘆島綏中、東止于丹東東港的濱海公路,全長1443公里,將連接遼寧沿海的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4個縣和21個市轄區;溝通大小港口25個,連接工業園區228個、旅游景點133個。濱海公路建成后,將成為連接遼寧沿海各市的經濟紐帶,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利用沿海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促使沿海地區經濟在溝通與交流中快速發展,最終形成沿海與腹地互動發展的對外開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