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這三大主題下,上海世博會試圖解答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化困擾。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世博園區穿行不息的1400多輛電瓶車、充電車,完全實現了廢氣零排放,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集中運行示范。正如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所說,上海在很多方面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樹立了新標準。
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會,世博園區內大規模實施了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LED照明等示范應用,而這些綠色項目中,有的已成為“低碳世界之最”。
上海世博會籌辦伊始就非常重視貫徹生態、環保、綠色世博的理念,也非常注重低碳。在世博會園區的規劃中就考慮了生態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適宜距離和節能、生態效應以及持續利用。如把世博會選址和上海舊城區改造結合起來,將鋼鐵廠遷移,直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如,上海世博會首創了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展示,選出最好、最新的節能減排生態建筑,集中到世博園區進行實物展示。以此宣傳和推動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使用綠色、環保、節能技術。
然而,推廣應用世博高科技,我們并不缺少技術,主要缺少的是觀念、是資金,打造低碳城市需要大量建設成本。據統計,如果將中國民用建筑全部改造成節能型,起碼需要1萬億元人民幣。人們所擔憂的是,在世博會落幕之后,這些技術也許會隨之從人們的眼前消失。以北京奧運會和濟南全運會為例,同樣是兩次以綠色為主題的盛會,應用了很多先進的節能技術。當時也有人提出奧運技術民用的問題,但公用建筑的投入本來就不是民用建筑所能望其項背的,更何況是奧運會這樣的盛會。因此,單從資金投入角度而言,低碳技術民用極有可能停留在倡議階段。
觀世博,看世界,首先要增強節能、低碳理念,改變各級官員的政績觀與發展觀,發展低碳經濟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追求綠色GDP,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帶頭踐行低碳理念,大到節能減排的決策、城市建設和改造,小到城市每條街道的布局,每一個公共設施的建設,都滲透進低碳元素和理念。譬如,加快引進電動汽車作為公務用車和公交運營,加大資金投入,將辦公樓和公共建筑改造成節能、環保型,以引領百姓低碳生活觀念,進而改變目前存在節能低碳技術應用方面的高成本、低回報的不良現狀,不斷放大節能減排的規模效益,形成經濟社會與生態環保雙贏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應該說,以低碳為主題的世博會不只是一種設想與向往,它首先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無論是世博會傳達的理念,還是公眾的期待,都促使中國能夠走一條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相協調,經濟與社會、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吳學安)
![]()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