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能源頻道

淘汰落后產能陣痛:長豐特鋼億元投資打水漂

2010年08月10日 10:3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工信部網站上公布的生產線已經拆除了,這個生產線一直都沒有賺錢,投入的1億多基本打了水漂。”8月9日,山西臨汾市堯都區長豐特鋼公司股東張橋生向 《每日經濟新聞》透露。

  張橋生投資的這個項目和生產線,在工信部8月8日晚公布的18個行業2000多家淘汰落后產能項目的企業名單上榜上有名。公司產能20萬噸、昔日投資1億多元的18噸轉爐生產線也已全部拆除,只剩下當初用來進行余熱發電的發電廠。

  而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在此次工信部公布的名單之中,一些前幾年已經拆除了的生產線竟赫然在列。而退出機制的建立將關系到今后淘汰落后的工作以及行業和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

  1億元投資打了水漂

  8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電話連線在這一波淘汰大潮中的長豐特鋼公司股東之一張橋生。據他介紹,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是在2005年,“那時鋼鐵行業的盈利尚處于黃金階段。”為此,張橋生與另外幾名合伙人聯合上馬了生產線,陸續投資達1億多元。“但到了2006年,當生產設備還沒完全上馬之時,我們就感覺到了鋼鐵行業的寒意。”據他介紹,在今年上半年,根據地方政府的要求,所有生產線已被全部拆除,而這個生產線一直都還沒有賺錢。“以前在這里工作的500~600員工都已經回家了,只剩下當時為配套鋼鐵項目而建設的余熱利用發電廠。這個廠當初投資了400萬~500萬元,目前正在尋找合作方。”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水泥、鋼鐵等行業,在前期都存在著一窩蜂上馬項目的情況。今年,工信部一再點名這些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下,雖然我國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由于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工業領域特別是一些高消耗、高排放行業落后產能比重較大,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仍很艱巨。鋼鐵行業需淘汰的400立方米及以下落后煉鐵高爐產能仍占總產能的近20%;水泥行業落后產能約有5億噸,占總產能的20%以上。

  張橋生表示,以后的投資中會對行業的政策和發展方向進行認真研究和把握,以免造成這種虧損的局面。

  淘汰生產線有“水分”?

  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煉鐵、煉鋼、水泥及焦炭企業進行抽樣調查中得知,在公布名單中的生產線大多已拆除,甚至有的生產線在幾年前已經拆除。

  比如,在此次公布的水泥淘汰名單中,河南新密市關口水泥廠、河南登封市嵩山水泥廠和河南登封市第二永固水泥廠等多家水泥廠均有立窯生產線需要被淘汰,但在2009年由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文件中明確稱,該省已全部淘汰立窯水泥生產線,水泥企業現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產工藝(特種水泥除外)。

  蘭格鋼鐵分析師徐力告訴記者,此次名單的公布是先期工作的一個后續工作,因此有很多企業已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對生產線進行了拆除。

  退出機制缺失或成隱憂

  張橋生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這個企業從開建到拆除,虧損巨大,但地方政府并未給出補償的方案,企業員工也自行回家,并未得到安置。據透露,在山西省還存在著這類的企業,以后也會面臨著這些問題。而淘汰落后產能涉及資產損失、債務處理、職工就業、地方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等問題,情況非常復雜。

  我的鋼鐵網執行總監徐向春表示,此次淘汰落后產能由地方政府進行落實,而這些耗能產業仍然是當地的經濟命脈,有的甚至是支柱產業,如此大規模地淘汰將會對當地經濟以及財政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如何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培養新的增長點將會考量當地政府和企業家的智慧。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之前曾表示,建立落后產能退出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完善落后產能退出的市場機制。“但在目前我國面臨轉變發展方式、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一系列緊迫任務,并且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僅靠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經歷的時間會很長、代價會很巨大。因此,淘汰落后產能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還必須有效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加強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落后產能退出的政策體系,發揮各項政策綜合效力。”記者 周曉芳

 

參與互動(0)
【編輯:宋亞芬】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