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的驅動下,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再次提速。
8月18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搭臺、國內16家中央企業參與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正式在北京成立,這是中央企業中汽車廠家、能源企業及其他行業企業首次就我國電動車發展議題攜手合作,規模和陣容堪稱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國家隊”。
由于在此之前,中國汽車行業協會已出面牽頭組織了10家汽車整車廠家參與的中國汽車行業T10電動汽車聯盟,再加上北京、重慶、吉林、江蘇和安徽等眾多地方自發組建的電動車產業聯盟,我國電動車產業的聯盟化已經蔚為壯觀。
國資委年內13億助推
參與聯盟的16家央企各有分工,其中一汽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東風汽車、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南車集團主要側重于整車及電驅動領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主要側重于電池領域,而國家電網、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南方電網和中國保利集團則主要側重于充電與服務領域。
作為給央企電動車聯盟的首份“賀禮”,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透露,今年國資委將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安排13億元用于支持央企電動車聯盟共性技術平臺的建設,而且今后幾年還將給予大力支持。
李榮融表示,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是一個開放的聯盟,未來聯盟將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加入。
聯盟將成產業發展重要模式
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戰略,科技部部長萬綱和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此前曾多次強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要多采用聯盟的形式。而在本周三央企電動車聯盟成立現場,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再次強調了這一觀點。苗圩表示,很多重大問題是某一家企業及少數幾家企業難以承擔的,因此,建立產業聯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聯盟確實已成為我國電動車發展的重要模式。在電動車“國家隊”組建之前,國內電動車發展已組建了“行業隊”和多個“地方隊”。去年7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集一汽、東風、上汽、北汽、長安、廣汽、奇瑞、江淮、華晨和重汽等10家國內重點汽車企業集團召開了“中國汽車T10峰會”,中國汽車T10電動汽車聯盟形成。
就在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當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電動車開發國內所有汽車廠家都要同心協力參與,不僅央企、地方企業,國企和民企也要積極參加。”胡茂元還強調,中國電動車研發,集合各家企業之長,肯定比單個企業單打獨斗要更加有效。
而除了“國家隊”和“行業隊”外,國內多個地方也都組成了地方性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聯盟。6月底,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正式在南京成立。在此之前,北京、重慶、吉林和安徽等地,也都組建了各自的新能源產業聯盟。
采寫:南都記者 朱中齊
實習生 許捷
觀點
建立產業聯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途徑。
此前,日本政府借助產業聯盟模式組成了超大規模的電子集成系統技術研發和產業聯盟,幫助日本企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實現了技術上的趕超;美國政府也通過這種方式組成了半導體技術研發合作的產業聯盟,幫助其半導體企業回到世界第一。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
![]() |
【編輯:宋亞芬】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