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川氣東送工程已建立了以四川盆地為代表的南方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勘探理論與方法,形成了包括鉆井、測試、完井、集輸、凈化、投產作業及全過程硫化氫檢測與防護等在內的超深高酸性氣田開發建設成套技術,形成了在山地、河流、水網密布地區建設大口徑長距離管道的施工技術和置換投產作業技術系列,創建了超深高酸氣田勘探開發、生產建設及安全環保等企業標準體系。
建設成就輝煌喜人
據初步測算,川氣東送工程實現年輸120億立方米凈化氣后,相當于每年提供約1457.16萬噸標準煤的清潔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6.6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排放79.82萬噸,管道沿線城市清潔能源一次消費結構比例可由3.27%提高到4.23%。
川氣東送工程建設以來,近5萬名建設者克服地下條件復雜、地面環境惡劣、安全風險大、技術難題多等各種困難,艱苦創業,拼搏奉獻,攻克了一系列高含硫氣田勘探開發的世界級難題,取得了輝煌的建設成就。
截至2010年8月22日,川氣東送工程已累計生產混合天然氣29.1億立方米,生產凈化天然氣21.2億立方米,銷售天然氣20.1億立方米,累計生產硫磺54.0萬噸,已實現向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8省市供氣。
據介紹,目前川氣東送工程已建成三大標志性工程。包括我國第一個超百億立方米酸性大氣田,累計動用儲量1811億立方米,完鉆38口開發井,建成16座集氣站、1座集氣總站、1座污水站和70千米酸氣管道等配套工程,形成年產105億立方米酸性氣產能;世界規模最大的酸性天然氣凈化廠,凈化能力為每年120億立方米,年產硫磺240萬噸,總硫回收率99.8%以上;我國又一條長距離、大管徑、高壓力輸氣管道,干線全長1635千米、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輸氣能力為每年120億立方米。
此外,該工程還形成了一整套國際領先的超深高酸性氣田生產建設配套技術和標準體系;實現了一批重大裝備物資的國產化,提升了我國裝備制造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國內石油工程裝備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形成了開發、凈化、管輸、利用于一體的天然氣產業鏈,達化地區年產30萬噸合成氨、48萬噸尿素和川維地區年產20萬噸合成氨等天然氣利用項目建成投用,沿線三級銷售網絡逐步形成,煉化企業原料或燃料替代及沿線CNG加氣業務穩步推進,天然氣價值鏈不斷拓展。
曹耀峰表示,川氣東送長輸管道橫跨8省市,作為我國僅次于“西氣東輸”的第二條能源大動脈,川氣東送管道干支線輻射70多個城市、數千家企業、近2億人口,達產120億立方米/年,可使沿線天然氣供應量增加29.10%,可大大緩解這些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