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今年下半年必須降低4.48%的節能減排目標,各地紛紛對鋼鐵、水泥、煉鋁等耗電大戶進行強制性限電、限產。據媒體報道,7月底開始,浙江、江蘇、河北、山西等省份已相繼對“兩高”行業開始大范圍限電甚至斷電,河北更是出現對鋼鐵企業全線限電、限產,為節能減排讓路,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對民用設施拉閘限電的激進情況。
乍看之下,各地對于節能減排任務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從另一個方面講,早干嘛去了。選擇在最后關頭集中突擊,節能減排工作勢必走樣,只要數字,不顧其他,完成任務高于一切。比如,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淘汰落后產能,現在不分先進還是落后,統統一刀切,既然減不下去落后產能,索性把產量整個拉下來,沒工夫細致。這種帶有強烈行政色彩的強制性措施,對市場無疑也是一個擾亂和沖擊。限電、限產的功利性目的明顯,手法簡單粗暴,從經濟長遠發展角度看,其在短期內固然有效,但勢必無法長期推行。
我們知道,節能減排旨在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使經濟發展更有效率和可持續。如果通過限產、限電來突擊完成,反而將“好經給念歪了”。今年下半年,減排任務緊迫,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很多地方政府在“十一五”任務期內對節能減排不上心,只顧著追求經濟發展、追求速度,為此不惜污染環境、透支資源、能耗居高不下,因此,這樣的臨時抱佛腳行為,與節能減排的初衷無疑大相徑庭。
當前這種有如風暴式的限電、限產,相信只是地方政府和當地企業的“權宜之計”。“風暴”這個字眼我們并不陌生,比如“審計風暴”、“環保風暴”,雖然轟轟烈烈,卻無法細水長流、更具穿透力。風暴的特點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只要節能減排風暴一過,相信各地就要忙不迭地恢復,甚至給做出犧牲的企業某種補償。因為一旦將其當做是雷打不動的政治任務,那就只能是特事特辦,而特事特辦是非常態的,因此不可持續,任務一結束,馬上就甩開膀子干起來,就如同減肥一樣,不是靠有效的運動和飲食去調節,而是生餓,這樣的結果基本上就是報復性反彈。
節能減排,不是一串串的數字,而是一種需要扎根在官員腦中的執政理念,是要從機制上解決問題,在如何實現經濟結構轉型上動腦筋。如果平時對高耗能不管不顧,到現在才著急上火,降下來的就只是數字,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是一種懶政。將節能減排簡單化、庸俗化,使之與限電、限產畫等號,即使最后在“數字”上完成了目標,那也只是數字上的勝利。
![]()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