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牛華勇教授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節目,向廣大網友介紹“綠色經濟”發展初期面臨的幾個困難,以及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牛華勇教授表示,“綠色經濟”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成本問題。中國風能和太陽能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通過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遠高于傳統能源。雖然中國政府給新能源企業很多補貼,并出臺了很多新政策鼓勵新能源發展,但這些都只是杯水車薪。只有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真正降低新能源成本,“綠色經濟”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在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政府可以為“綠色經濟”創造市場,例如創造“碳指標”的買賣市場。《京都議定書》規定,各國可以進行碳排放權交易,這是《京都議定書》對發展中國家制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這種機制有助于鼓勵發展中國家自行做到節能減排,并在減排過程中將財富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此外,這種機制還能夠減少全球碳排放量,同時降低發展中國家的損失。
“當然,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定價權的問題,即發達國家拿出多少錢與發展中國家做交易等等。”牛華勇教授說,“但是,政府已經和市場結合,創造出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交易機制實際上也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來了。”
在談到中國政府和企業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牛華勇教授稱,作為一個生產大國,中國將在全球減排碳排放量的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如果中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不被認可,那么這個問題在全球都難以推動。”他認為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考慮如何節能減排,特別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制造業企業,就更應該考慮如何節能減排。“一個企業如果能夠率先作出更成熟的商業模式來,那么這個企業一定能夠在這個領域獲得最大發展。”
牛華勇教授最后向中國經濟網表示,關于氣候變化和“綠色經濟”的內容也應該滲透到大學教育的每一個學科當中。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綠色經濟”將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理念,如果一個人不太了解“綠色經濟”,就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記者 邵希煒)
![]()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