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占產業鏈高端
一個原料、技術和市場皆不在國內的行業,為何仍能吸引大批資金和企業進入?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賈銳分析指出,盡管太陽能光伏產業分屬高科技行業,其技術和資金門檻實則很低,在行業利潤仍然偏高的情況下,形成“淘金熱”很“正常”。
低門檻下的“淘金熱”,導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組件生產和太陽能應用產品等產業鏈的中下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由于下游產品生產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門檻低,吸引大批企業和資金的進入,我國光伏產業越往下游競爭越激烈;而在原材料提煉技術和生產線核心關鍵設備制造等上游環節,則處于起步階段,進入者寡。
一位業內專家尖銳地指出,國內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廠家其實做的是產業鏈低端“搬運工”和“組裝工”的“體力活”,都只是購買電池芯片進行簡單的組件封裝工作,而且在產品類型選擇上存在跟風取向和產品品種單一的問題。
有關分析認為,我國的多晶硅生產已形成“清潔能源出口國外、能耗污染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相當于以高成本間接大量出口能源,得到表面利益,付出高昂代價。
![]()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