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與前景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的原則,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取得了重要進展。
首先,全面建成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從山西到湖北、全長640公里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于2009年1月6日建成投運,已安全運行近700天;從四川到上海、全長1907公里、額定輸送功率達700萬千瓦級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于今年7月8日建成投運。這兩項工程的相繼成功建設,為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能源資源的大范圍優化配置、能源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礎,開辟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也為世界其他國家解決能源問題提供了重要選擇。
其次,堅強智能電網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定了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開展了涵蓋發、輸、變、配、用、調度和通信各環節的20多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建設。其中,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建成了第一批電力光纖到戶智能小區試點工程;今年底將建成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6209個充電樁;國內最大規模的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已開工建設,2012年將形成10萬千瓦風電、4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萬千瓦化學儲能綜合能力;集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為一體的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正在加緊建設。
再次,試驗體系建設和關鍵技術攻關實現重大突破。我們建成了特高壓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學四個試驗基地和大電網仿真、直流成套設計兩個研發中心,形成了功能齊全、綜合指標居世界領先水平的大電網實驗研究體系。風能、太陽能發電研發(實驗)中心已初步建成。全面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核心技術,成功研制了大容量變壓器、電抗器、換流變、換流閥、6英寸晶閘管等特高壓關鍵設備和元器件,形成了特高壓關鍵設備的批量生產能力。在智能電表、大容量儲能電池、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技術研究和設備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經過不斷的創新發展和加速發展,國家電網的總體規模、資源配置能力、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新臺階。2009年與2002年相比,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和變電容量分別增長了93%和190%,供電安全性、可靠性指標得到全面提高,總體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面向未來,國家電網要進一步加快實現從傳統電網向安全、高效、經濟、清潔、互動的現代電網的升級和跨越。隨著青海-西藏交直流聯網工程的建設,2012年,將實現國家電網范圍的所有地區聯網。2015年,將基本建成聯接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的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以及從大型水電、煤電、可再生能源基地向負荷中心送電的若干個大型直流工程。到2020年,將形成以特高壓同步電網為中心、交直流和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備大范圍、大規模、高效率的能源優化配置能力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互動性的堅強智能電網。屆時,特高壓輸電容量將達到1.5億千瓦,國家電網跨區跨省電力輸送規模將超過4億千瓦。
預計未來10年,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平臺,將推動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累計超過100億噸。電網在經濟社會發展、能源結構調整、應對氣候變化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劉振亞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
![]()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