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軒發現,在政府節能減排政策推動下,很多電企被動而為,再加上資金困局,一旦政府補貼不到位,極易出現虧損情況。“脫硫設施的建設應秉持‘三同時’制度,(備注: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在與脫硫運營商合作時應該控制低價惡性競爭的局面,注重企業的品質與工程質量。”侯宇軒說。
資料顯示,有地方省份建議國家出臺具體政策或辦法,明令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設備(包括發、供電和用電設備)。另外建議對節能減排環保項目進行相應補貼和激勵;對火力發電廠在節能各指標上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獎懲制度。
《通報》指出,要加大減排力度,提高脫硫裝置運行水平,提高監管有效性。怎么讓企業不再和監管“捉迷藏”?周城雄坦言,罰款對電企來說缺乏震懾力。“很多人會托關系以減免罰款。關鍵是法律的規定過于寬松,而且機制不夠健全。”
專家指出,節能減排法規和標準之間有不協調現象。比如在二氧化硫的排放要求中,有濃度、排放速率、電廠總量、行業總量、區域總量控制等要求,在環境管理手段上,有環評、“三同時”、排污收費等多種要求,這些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沖突。
成績單之后的日子
日前,傳出消息,由于煤價不斷上漲,火電企業虧損面呈擴大之勢。面對業內專家開出的諸多藥方,虧損的企業是否“有錢抓藥”?是否會抽出有限的資金用于節能減排?
上述電廠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最頭疼的就是煤價上漲。“一噸煤漲了不到一百元,廠里每年要用煤100多萬噸,漲價的影響太大了。”他表示,廠里采取了各種辦法:減少存煤、抓好煤質、合理啟停設備、控制電耗以度過難關。
“能源的價格要更趨于合理,煤價、運價、電價要聯動好,讓企業和行業邁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否則企業不可能虧損時還去做節能減排。目前還沒走到良性循環。”上述中電聯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周城雄認為,電力企業節能減排著手點有很多。超超臨界、清潔煤燃燒、IGCC等技術前景看好。此外,電廠的能源管理水平還是短板,有待提升。
這一點在《通報》中得到了證實。《通報》指出,應進一步挖掘電力節能減排潛力。推進電源結構調整;建設大型高效環保煤電機組;繼續做好小火電機組關停工作;注重電網結構優化和運行優化,繼續推行節能發電調度。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水平。
業內人士也建議,碳交易、排污權交易可引入節能減排當中。據侯宇軒介紹,節能減排的副產物已經有規模化應用的趨勢。脫硝、除汞等將納入“十二五”規劃,目前脫硫產業的良好發展將為其它產業的發展打下基礎。這對資金鏈條緊張的電企來說無疑是一個可喜的信號。
《通報》認為,應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節能減排新機制。應推廣實施已取得實踐經驗的發電權交易機制,擴大發電權交易范圍及交易主體,推進節能發電調度工作;運用價格機制,嚴格差別電價政策;大力推進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培育節能服務體系,逐步推廣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本報記者 王曉嵐 本報記者朱學蕊對本文亦有貢獻)
![]()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