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09年,嘉興市環保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生態嘉興”保護行動,采取了“1+3”(即夯實一個基礎 ,完善三大機制)等環境保護重大舉措。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加快推進的同時,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環境保護工作,也讓環境質量得到穩步改善。
夯實一個基礎:
百億投資完善環保基礎設施
今年年初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興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污染物處置能力顯著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和大型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19家,設計日處理能力為77萬噸/日。全市污水管網工程累計已鋪設完成污水管線1145.72公里,收集范圍達到1800多平方公里。全部41個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均已建成。
除提高污水處理能力以外,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項目也是嘉興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已建成嘉興市步云垃圾焚燒廠和桐鄉新都垃圾焚燒廠,總設計處理能力達1400噸/日,海寧和平湖垃圾焚燒廠已經投入試運行。目前,年處置危險廢物1萬噸、醫療廢物3000噸的嘉興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
政府大手筆投入,引起了“漣漪效應”,帶動了企業紛紛投資上馬環保工程。
完善三大機制之一:
排污權交易初見成效
以初始排污權有償分配為重點,嘉興首創的排污權制度日趨完善,參與企業不斷增多,呈現“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促進企業自覺開展污染減排。
今年制定了《嘉興市排污單位主要污染物排污權分配量核定辦法》,在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全面啟動初始排污權總量核定,已完成核定企業2068家,核定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8351噸,SO2(二氧化硫)排放量28179噸,為建立更加全面精確的監管體系奠定了基礎。前10個月全市共完成排污權交易199筆,交易額2597萬元,出讓COD314.63噸和SO2 328.57噸,全市排污權交易總額達1.51億元。
今年10月,國家財政部、環保部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對嘉興市深化排污權交易機制,推行排污權有償分配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
完善三大機制之二:
公眾參與體現監管與服務并重
公眾參與一直是環保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嘉興市環保局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實現了公眾從被動參與向建立公眾主動參與機制的轉變,實現了從滿足公眾環境知情權向讓公眾享有參與權、議事權、監督權的拓展,實現了由以政府企業單純治理污染為主的狀況向全社會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形勢轉變,有效推動環保工作的開展。
今年2月23日,在充分發揮“市民環保檢查團”監督作用的基礎上,嘉興市環保局又組建了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中心、浙江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嘉興學院等環保專家為主要成員的“環保專家服務團”,幫助企業解決環保技術難題,為市民監督落到實處提供技術支撐。
“兩團”聯動,描繪出環保監管與服務相得益彰的靚麗風景線。5月26日,副省長在省辦公廳97期《昨日要情》編發的有關嘉興市民環保檢查團和環保專家服務團首次聯動過濾“帽子”企業一文后批示:嘉興市“兩團”聯動檢查“帽子企業”的做法好,既發揚民主,又尊重科學,使依法監管有了更扎實的基礎保障。
完善三大機制之三:
監管機制推出跨界執法
今年,嘉興市環保局堅持“鐵心減排,鐵腕治污,鐵面執法”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完善了以“飛行監測”為核心的執法機制,不斷完善下查一級、錯時檢查和執法稽查制度,扎實推進執法專項行動開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022余人(次),檢查企業3400余廠(次),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000廠(次)的85%,總體達標率為97.75%,達到市政府提出的不低于95%的要求,“飛行監測”達標率居全省第一。
為了解決跨界環保執法過程中,時常出現的推諉扯皮問題,嘉興市環保局專門出臺了《關于建立邊界環境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的意見》,并在海鹽和嘉興港區之間開展試點,正式建立全市首個跨邊界環境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為跨區域環境污染治理難題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過這些措施,嘉興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部分地區環境質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石臼漾濕地水質達到“三類”標準、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4.8%、公眾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達到80.1%……(嘉環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