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30分報道,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農業部昨天聯合發布《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標志著歷時兩年多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經結束。第一次的全國污染源普查查出了一些突出問題,比如農業污染排放對水環境的影響最大,一部分生活污水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都是過去被我們所忽視的情況。連線今天的在線主編時事評論員王志安。
主持人:您覺得從這次發布的普查公報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王志安:過去了解比較多的是人口普查、經濟普查,如果我們把經濟普查當做摸清家底的話,污染源的普查實際上相當于給我們的環境做個體檢,摸清我們的病源,這個體檢報告顯示出我們的健康狀況是非常令人擔心的。
在公布的數據里,一年所制造的固體工業排放物加起來有38億噸,差不多人均3噸左右,比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達到2000多萬噸,跟現在整個國民的肺癌發病率直接相關。一般從發達國家來講,到人均8000美金的時候就會到一個污染的峰值,會逐漸下降。在前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現在在人均不到3000美金的時候,這個峰值可能就到了。我們在3000美金的時候,污染絕對值已經達到許多發達國家人均8000美金的絕對值,這些都是令我們警惕的。
另外是修正了過去的傳統誤區,我們認為環境的污染源主要是因為工業導致的。這次的普查結果發現,在水污染中間,農業所造成的污染已經超過了一半,比如說氮、磷這些排放都是由農業造成的。還有就是生活污染,包括汽車的排放已經占到大氣總排放的1/2,也包括餐飲行業所造成的污染,這改變了過去一些傳統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主持人:從普查結果中反映出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污染物排放量也居全國前列,是不是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真的是一對矛盾?您認為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王志安: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對環境的使用是免費的,造成了誰污染誰就會受益,企業多排放就會多產生利潤,個人多排放相對生活質量就越高。經濟學里面經常講到叫做功率悲劇,也就是一塊草地大家都可以在上面放牧,每個人都想多養幾只羊,草地就會沙漠化,(然后)每一個牧民就破產了,這個草地就是我們今天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由于每一個人都可以免費消費環境,可以排放污染,這樣環境是很難變好的,所以經濟越發展環境越糟。
我們要改變過去GDP崇拜的經濟發展思路,不要單純的追求經濟增長。另外一方面我們要通過納稅的方式來解決,也就是說要征環境稅,現在很多西方國家早就開征環境稅了。如果你的經濟行為對環境產生影響,就必須要對環境問題買單。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稅一定要盡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樣我們才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