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武漢22日電,經過60年的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優良生態得到有效維系,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
一是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水利部部長陳雷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長江水利委員會加強了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成功實施“長治”工程,水土流失面積實現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
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說,長江委開展了以“長治”工程為龍頭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5000多條小流域得到治理,建成基本農田1079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9萬平方公里。目前,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已由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62萬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53萬平方公里。
二是長江中下游實現由人水爭地到人水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蔡其華說,對長江中下游圩垸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水面面積2900平方公里,實現了千百年來從圍湖造田向主動還江河湖泊空間的歷史性轉變。
三是長江水質實現從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向總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歷史性轉變。
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說,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江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命脈。同時,長江又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實施能源戰略的主要基地、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寶庫、連接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和改善我國北方生態與環境的重要支撐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蔡其華說,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流域內三峽等一大批綜合利用水利樞紐陸續建成,我國最大的水電基地金沙江干流梯級水電開發目前正逐步推進;南水北調中線、東線工程正按計劃開工建設,我國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初步形成。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統計,長江流域已建水庫約4.6萬座,總庫容2500多億立方米;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調水工程約522萬座,實際供水能力約2000億立方米;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26億畝;長江水系通航里程7.1萬公里。(楊希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