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虧損的矛盾尚未化解之時,其負債水平又持續攀升。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在“2010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2月電力行業又現全行業虧損,電力央企資產負債率超80%。他提醒,電力行業已進入風險攀升階段。
數據顯示,2009年,大唐、國電等五大電力企業資產負債率均已超過70%,而同期實現的銷售利潤率僅為2%,不到中央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的1/3。
筆者認為,在產業結構轉型時期,電企面臨著三大發展困境:
首先,價格傳導機制不暢,導致電企成本提升,效益下滑。最明顯的力證是,年初,五大電企與煤炭企業簽訂煤炭購銷合同,煤炭價格上漲5%-10%,而電力市場化改革滯后,煤電聯動尚未啟動,新增成本無法通過價格上漲向下游傳遞,導致其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企業虧損風險日益增大。
其次,“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電企投資長與追求短期目標的矛盾,也制約了其盈利能力。這幾年,為打破地域限制,擴大經營規模,電力企業加快橫向兼并,并向上游延伸,資金投入量極其龐大。然而,隨著低碳呼聲日益高漲,為在未來新能源市場分食一塊蛋糕,電企又開始向新能源產業延伸。問題是,新能源開發,一方面需要長時間、多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新能源發展初始,短期內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成效。
第三,電企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耗費成本大,增效與減排矛盾重重。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計劃,到2010年年底,要爭取關掉總量在5000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在硬性指標壓力下,企業一方面要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減排技術改造,另一方面,要關閉大量中小規模電廠,這使得企業經營效益大幅下滑。
三重重壓下,電企生產經營風險必然提高。糟糕的是,資產負債率攀升,經營效益下滑,將會加大電力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凸現其資金短缺矛盾。這將會造成連鎖反應:由于資金緊張,企業不得不放慢新產業投資力度,放慢橫向兼并、縱向聯營的步伐。筆者認為,電企對此應早作應對。
一方面,在電力市場化改革尚未全面推行、煤電聯動受通脹預期制約難以啟動情況下,為規避成本上漲帶來的虧損壓力,電力企業應積極采取與煤企簽訂長效合同、定期溝通協商,加快國外進口等一系列措施,緩解成本壓力。
另一方面,電企要加快市場化融資,拓展融資渠道,保證有大量穩定、持續的資金拓展新能源產業市場。事實上,如沒有意外,今年電力企業虧損恐成定局,通過銀行融資難度將增大。在此情況下,電企不妨加大資本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項目股權等方式,吸收其他資本進入,以解燃眉之急。不過,在新能源產業投資上,電企最好做到與配套基礎設施同進退,不冒進,形成最好投資效果。(宋亮系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