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年上海單位GDP能耗 累 計 下 降17.12%,完成“十一五”總目標的 84.14%,今年還需下降近 3.6% ,而SO2和COD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 26.1%和19.9%,提前完成了目標。
“‘十一五’目標是約束性的剛性指標,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在日前召開的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推進大會上,上海市市長韓正的承諾擲地有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用能總量同比增長約16.96%。對此,市發改委副主任、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周亞告訴記者,今年無論如何都要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總目標的實現。
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尚玉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經信委將對重點企業落實月度監控,二季度將進行綜合平衡,不排除對一些進度緩慢的高耗能企業實施調控調產的措施。
排定緊湊時間表
上海市政府提出的 “無論如何要確保”絕非一張空頭支票。 “6月底以前,我們要組織開展對各區縣政府、企業集團、重點用能單位2009年度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將向社會公布,并兌現獎懲措施,”周亞告訴記者,市發改委還將對企業進行跟蹤預警、季度分析。
“三季度各區縣政府、主要用能領域節能主管部門則預先組織開展 “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自查。 ”周亞表示,各重點用能單位須向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或所在區縣節能主管部門報送2009年度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下一步環保局方面也將加大專項執法的力度,對超標排污企業一律限期治理,如果期限內完不成,將報請政府關停。”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態度堅定地表示,對完不成指標的責任單位,將毫不留情地采取區域與行業的限制措施。吳啟洲還告訴記者,除了單位GDP能耗下降3.6%左右外,SO2和COD排放量也分別控制在38萬噸和25.9萬噸內,并爭取進一步下降。
另據周亞透露,一季度市政府已在對各領域、各區縣、重點企業集團下達增加值能耗或產值能耗下降率目標的基礎上,又對部分領域、區縣和企業強化實施用能總量控制目標。其中,工業用能凈增量控制在400萬噸以內,交通用能凈增量控制在100萬噸以內。 “重點用能單位都要盡快下達2010年節能目標,對年用能超過5萬噸的用能大戶還要下達總量控制目標,高載能行業用能大戶用能總量增長不得超過5%。 ”
加速淘汰落后產能
記者注意到,在若干項具體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方面,政府也都設立了嚴格的時間“紅線”。比如,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方面,上海將在年初確定的淘汰落后產能70-80萬噸標準煤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到100萬噸,其中明確規定:6月底前要完成30萬噸,10月底前完成80萬噸,年底前完成100萬噸,并盡可能提前實現。同時,盡快明確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企業名單或項目,并下達到各區縣政府、企業集團、工業園區。
周亞對記者介紹稱,對年內完成的項目,補貼標準將由每噸節能量300元提高到500元,單個項目最高補貼金額由原來的15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對上半年啟動的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預撥補貼資金的比例在70%的基礎上提高到90%;而對于9月底前啟動的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預撥補貼資金的比例提高到80%。
“上海還將繼續推進電力工業上大壓小,在確保上海世博會供電安全的前提下,爭取年內關停小火電機組80萬千瓦以上。 ”周亞如是補充道,“對單位產值能耗超過全市制造業平均水平以上的行業2009年以來建成項目和在建項目,6月底前開展專項檢查。 ”據悉,對未經審核通過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對違規在建項目,要責令停止建設;對違規建成的項目,要依法停電停水。
按照國家將于6月底前出臺的能評制度要求,上海還將盡快修改完善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對五大高載能行業的新建項目和擴大產能項目,年內原則上不再審批、核準和備案。
調結構的“三重奏”
“因為金融危機,去年工業用能總量是下降的,導致基數比較小。 ”尚玉英對記者分析。周亞也表示,今年將呈現恢復性增長的態勢。按照尚玉英的算法,由于電子、汽車、石化、鋼鐵等產業總值都體現了強勁的增勢,一季度已經消耗的標煤是320萬噸,二季度只能使用的限額為80萬噸。
不過,上海在“十一五”期間對“三高一低”企業項目進行調整時呈現出的幾大特征提供了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方向和動力。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近3年上海已累計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939項,節約標煤308萬噸,減少淘汰產值760億元,騰出土地3.6萬畝。
“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特征已從‘企業’向‘行業’轉變,”尚玉英在向記者介紹“十一五”期間上海調結構經歷的三個重要變化時表示,“比如小水泥、小煉鋼、熱處理、印染等行業都普及了,鐵合金、平板玻璃等行業則實現了全行業退出。 ”據悉,上海重點調整了小水泥、小化工、小煉鋼、小煉鐵、鐵合金、平板玻璃,鑄造、鍛造、電鍍、熱處理四大工藝行業,以及醫藥的原料藥和中間體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
“產業結構調整從過去單純注重降耗考核目標向注重環境和社會綜合效益改變。”尚玉英告訴記者,“第三個重要變化是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已從點狀調整向片狀調整轉變,比如調整了杭州灣北岸城市22家企業,嘉定馬陸成批淘汰107家企業,節約用地1700萬畝,致力于打造信息服務中心,原有10億元的產值規模提升為30億元,張江地區也集中淘汰了103家鎮級落后企業,節約用地483萬畝。 ”
地方配套力度加大
記者注意到,在上海市政府此番出臺的“鐵腕”措施中,對于差別電價實施力度、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方面,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明顯體現出更嚴格的自律。據悉,自今年6月1日起,上海電價目錄表中離子膜燒堿等三類高耗能企業用電價格每年取消0.05元/千瓦時優惠,直至達到比上海一般工商業電價低10%的水平。
“根據國務院有關地方可以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的要求,上海提高了差別電價,并擴大了差別電價的實施范圍,對超能耗產品實施懲罰性電價。”周亞對記者表示。上海將限制類企業執行的電價加價標準由現行每千瓦時0.05元提高到0.15元,淘汰類企業執行的電價加價標準由現行每千瓦時0.20元提高到0.40元,分兩年逐步到位。
在擴大實施范圍方面,對制革、印染、本市規劃保留的工業園區之外的零星化工生產企業和危化生產企業,以及外環線以內的電鍍、熱處理、鍛造、鑄造,也將比照限制類電價加價標準和操作辦法執行。
此外,在對于節能空調的優惠上,上海也提供了更多空間。國家財政部5月初將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標準減少的最大幅度超過七成。而地方配套補貼政策延長一年至2011年5月31日,定頻節能空調上海配套補貼標準不變,變頻節能空調補貼標準仍保持與定頻空調享受國家和地方雙重補貼后的標準一致。
“去年優惠補貼實施一年后,變、定頻空調供給售出550萬臺,達到了60%以上的市場占比。 ”周亞表示,今年以來,這種趨勢仍在強化,超過了75%,“淘汰不節能空調的條件已經具備。 ”(勞佳迪)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