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3日電 據新聞晨報報道,替人查閱配偶的手機短信內容,了解對方銀行存款及通話記錄,幫雇主調查競爭對手的生活起居……一種“網絡私家偵探”機構近日悄然現身上海,并稱能全面“搞定”他人的隱私。
業內人士指出,“網絡私家偵探”利用部分人的猜疑心理招攬“生意”,雖然它把自己的能力吹噓得天花亂墜,但手機運營公司的電話通話記錄和短信記錄都由內部獨立的網絡進行保存,基本上不可能泄露。因此,“網絡私家偵探”很可能具有欺詐性質。
曖昧短信引發猜忌 匯出調查款無回音
妻子手機上的一條曖昧短信,導致市民王先生家近日出現不小的風波。
當時,王先生的妻子正在浴室洗澡,她隨手放在沙發上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王先生下意識地打開一看,手機上顯示:“親愛的,你有空嗎?”雖然妻子此后表示這是一個發錯的信息,但這并不能消除王先生的疑惑。
經常上網的王先生立刻想到了“網絡私家偵探”,希望能調查妻子近期所有的短信記錄。按照網絡上留下的聯系方式,王先生給“網絡私家偵探”發去郵件。第二天,回復的郵件告訴王先生,向一個賬號匯進1500元,就能得到所有的相關記錄。匯款后,王先生等了一個多月,超過“網絡私家偵探”承諾提供記錄的日期20天,依然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一切委托網上進行 夫妻猜疑占大多數
按照王先生提供的網址,在這個“網絡私家偵探”的服務項目中明確寫著:為顧客提供被“偵查”對象的手機、固定電話的通話記錄,手機短消息內容,銀行存折余款,公司營業執照,高層管理人員行為調查等。
所有“偵探”只提供QQ、MSN、郵箱等聯系方式,以接受委托。商談好調查項目和價格后,要求委托人先支付一半錢款作為定金,然后開始調查。整個交易過程中,“偵探”與委托人之間不會有面對面的交流,除了給“偵探”匯款,然后等待“偵查”結果,委托人對任何情況一無所知。
一名“網上私家偵探”稱,因為有特殊設備,他可以輕松調查出相關的通訊記錄,并保證記錄真實可靠。目前,他的“生意”非常興隆,一個月至少有三四單業務。除了生意人的需求較大外,夫妻間因相互猜疑而調查對方的情況占大多數。
“偵探”夸大功勞 “成功”案例子虛烏有
為了證實其真實性,“偵探”提供了幾個“成功”案例。通過核實發現,這些案例大多為司法機關偵破的案件。如“偵探”表示,一個離婚案件中妻子分到了更多的財產,其實該女士根本沒找過“網絡私家偵探”。
業內看法:存在明顯的欺詐嫌疑
上海一家手機運營公司安全部的負責人表示,手機運營記錄保存在公司內部設備中,如果想查詢,須有公安機關的介紹信,并通過嚴格的手續,在安全部門專職副總的同意和監督下才能進行,其他任何人無權同意查閱這些記錄。
而從設備上來說,這些記錄存在于公司內網上,外界基本不可能攻破網絡獲取。因此,所謂“網絡私家偵探”能獲得手機通話和短信記錄的說法,存在明顯的欺詐嫌疑。
律師指點:“私家偵探”無合法地位
律師吳冬表示,某些不法分子很可能利用委托人的好奇心或其他需求,借“網絡偵探”為名,騙取委托人的財產,這就構成了欺詐。
即便真的存在這樣的“網絡私家偵探”,根據相關規定,他們在中國也沒有合法的地位。此外,如果“偵探”以拘禁、脅迫、欺詐等非法手段取得證據,或侵犯他人隱私權、通信秘密權等合法權益,即便證據本身真實,也會因為證據來源的違法而不被法院采納。(許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