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0日電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昨日一名醫生反映:醫藥代表每月把回扣算給醫生,這是隱蔽的。其實,回扣還以“科室獎金”的名義,分發給科室所有醫生。而福州榕城大多數醫院的科室都存在此現象。對此,衛生部門表示,嚴禁用藥品回扣私設科室“小金庫”。
【舉報者稱】 自己上交回扣 同事卻無動靜
“治理醫藥回扣自查自糾階段已經結束,醫生把紅包、回扣上交到專項賬戶的并不多,就算上交的,也只是意思一下。”昨日,福州某醫院一名副主任醫師向有關部門舉報了科室其他醫生不上交紅包的情況,還向記者透露了其他鮮為人知的情況。
這名醫生說,一般門診的藥品回扣,誰開藥,回扣就給誰,而在病房的藥品回扣,則按“科室獎金”平均分配。醫藥代表會把病房產生的回扣,統一交給一個人,通常為科室主任,再分配給科里每個醫生。
他說,他有意記錄了去年收到的這部分打上“獎金”烙印的回扣,主任每月給他300至900元,最多一次達1900多元,整年一共為7550元。由于今年開始整治醫療回扣,只要在9月30日前上交的就既往不咎,他就把這部分錢上交到指定賬戶,然而,科主任、一些同事卻未上交。他說,自己并不是部門的核心人物,連自己這樣的“小角色”都有份,別人怎么可能沒拿。
【記者調查】 回扣當成獎金也是行業潛規則
把藥品回扣當“科室獎金”,這又是醫療界的“慣例”?記者采訪了幾名醫生,他們默認了這種“潛規則”。
一名三甲醫院外科醫生向記者透露,病房內有一半的藥品有回扣,主要是一些新特藥和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到了一定時間,醫藥代表總會按慣例,將一筆“中間費用”拿到科室,交給“組長”(一般是科室領導)。
既然是主動送上門的錢,“組長”一般也不會拒絕,將這些所謂的“獎金”在醫生中“合理分配”,醫生們只是被動接受。而一些大廠對“回饋”醫生的方式已比較“成熟”,要么讓醫生出國進修,要么邀請醫生參加學術研討會,以提升醫生的學術水平。
他稱,因為每個科室的情況不同,分配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小組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管分到手的錢是多是少,由于大家心照不宣,一般不會過多追究。
另一醫院腫瘤科醫生則認為,科室主任之所以愿把回扣當成“科室獎金”分配,原因在于這是公開的秘密,無法私吞,另外,如果其他醫生也拿了,追究起來可能會“法不責眾”。
【衛生部門】變相藥品回扣將要嚴查
福州市衛生局相關人士稱,按照有關規定,“醫療機構接受藥品、醫用設備、醫用耗材等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給予的財物,不按照行政事業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私設小金庫、用于少數人私分的行為”也是這次治理商業賄賂的重點之一。
衛生部門更不允許醫生以所謂“獎金”的形式發放。如果一經發現,舉報查實,必按治理商業賄賂的規定處理。(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