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由誰來收費
在記者的采訪中,方方面面對卡拉OK收版權費均無異議,甚至兩個方案之間的PK也不是最重要的。麥樂迪餐飲娛樂管理有限公司對外關系部的關薇表示,“我們比較關心的是,收費資格是否具備,收取的費用最后如何分配給權利人。”“總之,不能一方硬性想收多少錢就收多少錢,至少應由代表卡拉OK企業的協會和代表權利人的協會共同協商。所以我們一直呼吁成立北京市的娛樂行業協會,以代表我們自身的利益。”
北京市目前沒有全市性的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只在部分區縣有區一級的文化行業組織。記者采訪的西城文化產業協會也表示,“我們覺得卡拉OK版權收費還是太倉促,還有很多主要問題沒有協商解決,比如說全市的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還沒有成立。雖然著作權是私權,可是感覺不像私權,有政府強制的味道。”
同時,該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還提出,中國音像集體管理協會還沒有在民政部正式登記之前,其收費主體的合法性尚未解決,北京的版權收費試點工作如何能夠順暢起來?
上海市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卡拉OK專業委員會也有同感:中國音像集體管理協會尚未在民政部完成正式登記程序之前,版權收費工作暫由中國音像協會代為行使,這一做法的合法性值得懷疑。
收費引發集體管理組織壟斷和政府越位爭議
音樂制作人郭亮曾是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會員,但是他卻于日前和其他11位音樂人聯合簽署聲明,質疑國家版權局委托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參與制定卡拉OK版權使用費標準,認為音著協沒有能力為版權人征收這個費用。
多年的會員經歷讓郭亮感覺到音著協在幫助會員維權方面的力度有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將自己作品授權給境外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時卻感受到了更為專業和細致的服務,每年他都會收到作品使用情況的詳細名目以及相關收費情況。“很多國家,權利人一般可以選擇不同的集體管理組織。”
“中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帶有一定的壟斷色彩,應該立法引入一定的競爭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唐廣良告訴記者,雖然在歐洲某些國家也只有一個準政府性的集體管理組織,但是像日本、美國等國都允許多個集體管理組織進行合法競爭。在唐廣良看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及現在由中國音像協會籌備的中國音像集體管理協會目前是中國唯一的集體管理組織,這難以保證這些集體管理組織在進行著作權集體管理時不會產生權力尋租現象。
“按照包房收費就是非常霸道的做法,有的包房根本就沒有使用也要被計費,《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只有涉及到權利的使用時才能收費。”
而全國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在唐廣良看來也是與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依法行政背道而馳的。“作為卡拉OK企業主管部門,文化部管內容是可以的,但是統一曲庫的做法則不對,有謀利之嫌。政府只需制定規則,或者建立市場準入,但是讓下屬的公司推出一個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軟件則可能有利益驅動,其實市場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做這個內容管理服務系統。”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研究所何兵教授也認為文化部啟動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有濫用行政權力之嫌。“政府只能監督市場,不能進入市場。如果該文化市場發展中心是事業單位,則不能以贏利為目的推出此項目。如果是文化市場發展中心下屬公司的商業項目,則不能打著文化部的名義在全國推廣此項目。”
(記者在文化部官方網站上了解到,推行“全國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的是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該中心是文化部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其控股經營的中文發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項目并對其進行市場化運作。)
截至記者發稿時,按包間收費的試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尚未傳來任何實質的進展消息,而在計次收費試點的長沙,長沙市文化局關處長向記者證實,目前長沙只有金色年華一家試點安裝,還有19家企業將陸續參加,等系統調試完畢并運行一段時間后才能開始正式計費。
(來源:北京青年報,有刪節 作者:肖榕)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