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
國家重視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尊重他們的優良品德,積極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鼓勵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會,繼續參與社會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設專章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權益。中國頒布的老齡事業發展計劃或規劃都把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作為重要內容,并為發揮離退休高級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用制定專項政策。在城鎮,各級政府根據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引導老年人參與教育培訓、技術咨詢、醫療衛生、科技應用開發以及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動。在農村,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業。據有關統計,在老年人口中,城市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老年人占38.7%,繼續從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占5.2%;農村老年人從事農業勞動的占36.4%。從2003年起,國家開始組織以老年知識分子發揮科技知識和業務專長援助西部地區和本地欠發達地區為主要內容的“銀齡行動”,目前已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受援地群眾治病20多萬人次,培訓醫務骨干和中小學教師3.8萬人。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愛心助成長”志愿服務計劃,以健康低齡老年人為主體組成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德育行動、宣講行動、監察行動、護苗行動和關愛行動,幫助青少年解決學習、生活、心理等問題,目前該計劃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展開。
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中國老教授協會、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老年法律工作者協會等全國性老年社會團體已發展到13家,分會遍及全國各地。中國老教授協會和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個體會員數量超過65萬人。各地成立了退休工程師協會、老教育工作者協會、離退休醫務工作者協會等一批以老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社會團體,組織老年知識分子繼續為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各地重視城鄉基層老年群眾組織建設,2005年底,城市社區和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到31.7萬個,在組織廣大老年人參與基層社區建設、社會公益活動和維護老年人自身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國家頒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制定《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十五”實施方案》以及《民用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設施設備配置標準》、《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范》、《鐵路站場客貨運設備設計規范》等一系列標準規范,大中城市道路、車站、機場、商場、公交站點、住宅居住區和其他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發展較快,老年人安居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設施環境不斷改善。開展了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區)活動,北京、上海、天津等12個城市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區)創建城市。
七、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
國家尊重和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充分運用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促進老年人各項合法權益的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基本法律,都明確了老年人的權利以及侵害老年人權利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實施了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專項地方性法規。國家在社會生活中充分尊重和照顧老年人。2005年發布的《關于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在經濟供養、醫療保健、生活服務、文體休閑和維權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對老年人實行優先優惠服務和照顧的要求。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制定了對老年人實行優待的政策,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人民法院認真審理虐待、遺棄、傷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依法制裁侵犯老年人人身和財產權利的犯罪行為。對老年人因養老、醫療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予以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和優先執行。部分基層人民法院設立了專門處理涉老民事糾紛案件的“老年法庭”,建立了涉老案件陪審員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有關司法救助的規定,對貧困老年人的訴訟費用實行緩交、減交和免交。2005年,3萬多老年人獲得司法救助。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有力保護老年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司法行政部門積極做好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各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或優惠服務。遍布城鄉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調解涉老糾紛、保護老年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至2005年,法律服務機構平均每年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4萬多件,代理訴訟和非訴訟法律服務40多萬件,調解涉老糾紛40多萬件。
各級人大常委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執法檢查,推動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落實老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2001年至2005年,全國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開展老齡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達3000余次。各級人民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為政府改進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建言獻策。2001年至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涉老提案近1000件。各級政府部門加強信訪工作,暢通群眾監督的渠道。老年人通過信訪主張自己的權利,反映意見和建議。2005年,全國老齡工作機構共受理老年人來信來訪近40萬件(次)。新聞媒體圍繞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輿論監督。
中國政府重視老齡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納入“三五”(1996—2000年)、“四五”(2001—2005年)和“五五”(2006—2010年)普法計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學習活動,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和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各級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提高社會的敬老意識和水平。各地普遍設立老人節或敬老日,在每年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和本地敬老節日期間,政府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大型宣傳教育活動和敬老活動。各地把青少年作為宣傳教育的重點,將敬老教育內容納入中小學教學課程,在青少年中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弘揚敬老養老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老齡事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老齡事業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例如,老齡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社會保障制度尚需完善,一些城鎮生活困難老年人的保障水平較低,部分農村老年人口的貧困問題還比較突出;全社會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有待于進一步形成,等等。在中國,解決好老齡問題,促進老齡事業不斷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當前,中國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約3%的速度增長,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中國政府將積極采取更加有效的戰略措施,努力推動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上一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