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專家: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大勢所趨 不可逆向調節

2007年01月07日 09:18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最近,互聯網上流傳著一篇《大聲問一句:以后誰來當農民?》的帖子,引起青年學人的紛紛議論。這篇帖子說,陜西某縣有關調查機構對當地農村勞動力流動情況做了調查,發現當地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占到總勞動力人數50%以上,而后果是農村剩下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與此同時,該調查還發現,當代中學生看不起農民也不愿當農民,農村新增勞動力來源堪憂。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黨國英研究員撰文表示,他的感受是喜大于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大勢所趨,切不可采取逆向調節政策。

  農村勞動力轉移具有必然性

  中國目前有2.5億左右的農戶,耕種了約18億畝土地,平均每戶不到半公頃耕地,平均每個農戶每年也就能得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這樣一個收入水平連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都忍受不了,又怎么能吸引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青年農民要找出路,要打工掙錢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了。

  農民的這個收入不合理?在半公頃地上種糧食,即使一年兩季,農民耗費的工作日也在2~3個月。近年有的地方雇用農民做農活,日工資達到40元左右。這個事實說明,農民收入低是因為就業不充分。有人會說農民還可以養點雞鴨豬羊,但只要農民有打工掙錢的機會,小規模養殖還不如到市場買肉吃劃算,有的農民不搞養殖也是合理的。只要農民能夠提高經濟規模,具體說是擴大土地經營面積,就可以提高收入水平。

  在中國一些地方,有的家庭耕作面積到了千畝以上,農民把自己大學畢業的孩子也叫回家務農了。總體上看,說農民收入低有合理性,是因為農民有效勞動時間少;任何地方只要農民“忙”起來了,收入通常就比較可觀。但又可以說農民收入低不合理,是因為農民的有效勞動時間少,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怪罪農民,我們的體制破壞了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農民的自由遷徙受到了限制。

  有人說如果農民搞高附加值農業,例如種植花卉,即使耕作面積小也會掙錢。這話大體不錯。但是,這一類農業往往投入比較大,農民如果一窩蜂去搞,市場價格會下降,農民虧得會更厲害。事實上,在中國許多地方,農民在這些領域的收入也不穩定,往往是前幾年掙錢多,后幾年就不行了。原因是這些領域競爭程度很高,農民進入相對容易,只要農民看見有錢可賺,就大規模進入,價格就被拉下來了。只有一些勞動力比較缺乏的地方,競爭程度比較弱,這些產業才會穩定下來。但比較而言,在高附加值農業中,流通領域賺的錢相對多一些,從事直接種植的農戶平均日工資也很難高過打工收益。

  那么,依靠國家補貼農民的辦法來提高農民的平均收入又如何?這也要具體分析。補貼是必要的,不過要通過補貼使本來就業不充分的農民能獲得與城市平均工資一樣的收入,那就會大大降低國家的經濟效率,使農業的競爭力下降,使全國人民的食物開支成本大大提高。例如,要讓4億多農村勞動力的收入趕上城市的收入水平,國家的直接補貼每年要在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差不多是現在直接補貼的300倍左右。相反,如果在農民的經營規模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上國家給予農民補貼,不僅花錢少,農戶平均獲得補貼的絕對數也會大大增加。

  一個壞處與兩個好處

  總的說來,現在好的勞動力跑到城市,剩下所謂“素質差”的農民搞農業,有一個壞處和兩個好處,但壞處也不像我們想得那么大。勞動力素質差,當然不利于農業發展。但要注意,現在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水平提高了,勞動強度也大大減輕了,一些老人和婦女有可能承擔原來需要強壯勞動力承擔的工作。這就是中國這些年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幅度很大的情況下,農業還能不減產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影響產量最大的因素是農產品價格)。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兩個好處是明顯的。第一,大量勞動力轉移之后,有可能使留下的農戶能獲得更大的土地經營面積,從而提高農業總收入(這種可能性有多大,要看制度設計如何);第二,勞動力轉移意味著勞動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國家經濟效率提高了,城市經濟擴張了,使財政對農業的援助能力也能提高,援助對象可以減少,農民收入的增加也就更容易了。

  總的來說,中國現在處于經濟結構的大調整過程中,再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有可能使農村人口減少到總人口的20%左右,農業GDP占國家GDP的比重會更低到5%以下,那時,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就穩固了。黨國英認為,現在不可采取逆向調節政策,人為地要大量受高等教育的人到農村務農;也不可把城鄉勞動力流動的渠道堵起來。逆向調節政策反而會使農民收入下降,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國家需要采取更積極的城市化政策,以便為“城市支持鄉村、工商反哺農業”創造更好條件。

  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樣一個趨勢,政府有關部門可能很擔憂,一些青年學生似乎也很憂慮,但黨國英認為這些憂慮是不必要的。近幾年按官方的統計數字看,每年農村居民凈減少1.6%,如果能采取更積極的城市化政策,這個速度還可以繼續提高。中國發展的潛在機會還很大,農民收入增長的前景也不可限量,就看國家能不能采取包括就業制度、戶籍制度、行政區劃制度和土地制度等方面的一攬子深入改革的措施了。(黨國英)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