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六月一日電 (周麗偉)太湖無錫水域藍藻大爆發,危及飲用水源安全,記者今天從在蘇州白洋灣、漁洋山、寺前、吳江等四個飲用水取水口水質檢測報告得知,作為蘇州重要水源地的東太湖水域的藻類生長情況基本正常,眼下也還沒有發生大爆發的征兆。蘇州在密切關注太湖水質變化的同時,積極備戰,與無錫人民共渡難關。
和無錫共有一個太湖,蘇州為何能躲開藍藻的魔掌呢?據專家說,首先,蘇州位于太湖的取水口,都處于太湖的下游,經過了太湖水體的稀釋,水質比上游好,其次,最近風向主要為東南風,風把藍藻往西北方向壓,使得蘇州東太湖取水口雖與無錫很近,但未受此影響,而蘇州東太湖沒有爆發藍藻還要歸功于蘇州對太湖水質的重視。
據蘇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夏堅介紹,入夏以來,氣溫持續偏高,有可能導致太湖藍藻在短期內積聚爆發,水源水質惡化。為此,五月六日,蘇州市就啟動了“引江濟太”工程,即通過望虞河引長江水進入太湖流域,從五月十一日下午二時,至二十九日上午,累計引長江水三點六億立方米,入太湖一點八億立方米,引水效果明顯,及時將解除了藍藻爆發的隱患。
目前,在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最新發布的五月份飲用水源地水源水質監測報告顯示:蘇州市區飲用水源地水源水質基本達到飲用水源水質的功能要求。飲用水源地十個必測項目及十七個選測項目中,太湖漁洋山取水口水源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太湖金墅港取水口水源水質有一項指標達到Ⅲ類標準,其余指標達到Ⅱ類標準。
在太湖無錫藍藻事件發生后,蘇州專門成立小組現場辦公,對水體水質以及藻類生長情況進行密切跟蹤監測;蘇州水利局已全面啟動應急預案,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確保飲用水安全。與此同時,市環保局部署對太湖兩級保護區及其以外的水域、陸域的各類污染源加強監控,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在防控監測的同時,蘇州也在積極為改善太湖水質做工作。近日,蘇州市政府再次出臺《蘇州市當前限制和禁止發展產業導向目錄》,對太湖、陽澄湖等湖泊區域的產業項目發展分別作出規定。太湖、陽澄湖禁止發展的產業項目中,包括污染水環境的化工企業和項目;設置漁籪、進行網圍、網欄、網箱養殖、捕撈的漁業活動及放養禽畜等;以及新建、擴建高爾夫球場、旅游度假區、水上游樂場所、船餐等項目。
自五月三十日起,蘇州人獲悉作為與無錫同飲一湖之水的同胞兄弟遭遇困難后,蘇州積極調用大批純凈水赴無錫,與無錫共渡難關。為讓無錫居民喝到平價水,蘇州逸云水業、洞庭山水業、農夫山泉蘇南總部都在全力往無錫調水。面對藍藻的威脅,蘇州人也和無錫一起,積極努力為整個太湖流域污染的治理和生態建設獻計獻策,使太湖早日恢復山青水秀的本來面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