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一排排空豬圈前,安塞縣建華鎮張山村46歲的張義一根接著一根地抽煙。一年前,他響應政府號召辦起了養殖場,但眼下縣政府承諾的扶貧貸款沒了著落,看著養殖場因后續資金不足而無法維持,他進退兩難。兩年來,安塞縣與他有同樣遭遇的養殖戶大約有300家。
響應政府號召大辦養殖場
2006年,安塞縣大力宣傳國家扶貧貸款政策,鼓勵農民興辦養殖場,由政府找單位做擔保,場子辦起、牲畜進圈后,每戶可貸款3萬元。
在政策的鼓舞下,全縣辦起了很多養殖場。2006年興辦的養殖場,經縣、鄉、村驗收和爭取,貸款基本到位。2007年,又有一批新的養殖場辦起來。
兩年多時間,全縣響應政府號召興辦的生豬養殖場有300家左右。
貸款無著落 有場無牲畜
讓養殖戶們沒有想到的是,養殖場眼下卻遇到了難題:原來的資金已花完,政府承諾的扶貧貸款卻無著落,大多養殖場出現了有場無牲畜或者有牲畜無場的現狀。
張義說,2006年,他與村上十幾戶村民集資籌建了養殖場,當年7月建成,共有6個豬棚,規模是1000頭。“這個豬場是建華鎮最大的,是鎮上的示范點,光我一個人就投入了近30萬元。”張義說,當年政府給擔保貸到了20萬元,“那20萬和我投入的資金只能算作是啟動資金,養殖場要正常運轉,還得后續資金。”
去年春天,建華鎮政府仍然對相關政策進行了大力宣傳,并派工作組對各村養殖戶的資金需求狀況做了一個調查,之后填寫了貸款申請表上交縣上,但表交上去后就無音信了。由于資金缺乏,這個養殖場目前僅養了76頭豬,連一個棚都沒占滿。“既然貸不來錢,為什么鎮上年初的時候還搞宣傳?”許多養殖戶不明白。
鎮領導:農民也有責任
建華鎮黨委書記郝廷俊告訴記者,縣上確實曾經號召過群眾搞畜牧養殖,也曾承諾過找擔保貸款,但去年以來,由于以前的擔保單位不再為縣上作保,而政府機關又無資格為貸款作保,所以在沒有擔保的情況下,銀行不予放貸。“張義的豬場是個典型,他鋪的攤子太大了,沒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郝廷俊說,張義也有責任。“有些農民還有騙貸嫌疑,他們把貸款拿到手后,不是全部用于養豬,而是用在其他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自己的經濟困難。”
為了解困,張義曾與全縣50余名養殖戶一起找縣上協商,但答復是現在沒有擔保,銀行不予貸款。“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安塞縣老區扶貧辦主任沈寶林說:“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擔保,銀行必然會考慮自己的放貸風險。目前,縣委、縣政府除繼續同銀行機構協商溝通外,沒有更好的辦法。”“政府號召我們養豬,現在我們有困難也只能依靠政府,希望政府能盡快幫助我們擺脫困境。”養殖戶表達著他們的盼望。 (記者 楊德合)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