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情況有所收斂,但由廣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設定的入海排污口監測點仍有約半數排污超標。昨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比以往幾年內容更詳盡的《2007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報顯示,去年被監測的101個入海排污口中仍有50個超標排放污染物,超標的工業廢水入海排污口多為電廠、皮革、化工、造紙等行業。這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在連續7年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后首度正式曝光超標入海的排污口名單。
-現狀 10%近岸海域 中度或嚴重污染
公報顯示,2007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岸海域海水受輕度污染以上的海域面積約0.93萬平方公里,較上年1.14萬平方公里有所減少,約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5.02萬平方公里的18.6%。其中,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分別為3570、2100和3640平方公里,分別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的7.1%、4.2%和7.2%。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頭近岸和湛江港等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海域,其中珠江口近幾年已一直是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海域。
廣東省從2001年開始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幾年來廣東近岸海域污染情況有何變化?廣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稱,2002年—2007年6年間,全省近岸海域海水受輕度污染以上的海域面積維持在0.7萬—1.4萬平方公里,約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的20%,近年海域污染面積雖有所縮小,但近岸仍約10%的海域水質處于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
-監測 超標率近半 排污有所收斂
廣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顯示,去年被監測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污現象雖有所收斂,但實施監測的101個入海排污口中仍有50個超標排放污染物,超標率近半,少于上年的75%;污水入海量可測的73個排污口污水(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徑流)年入海量約55.2億噸,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為75萬噸,分別比2006年減少了27.8億噸和51.1萬噸。
其中,在25個工業廢水入海排污口中,有7個排入海的廢水水質超標,超標率為28.0%。其中湛江市廣東湛化企業集團公司排污口入海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超標5.38倍,超標較嚴重;17條被監測的排污河中有7條超標排放,超標率為41.2%;被監測的59個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中,有36個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相應標準,超標率為61.0%。
近5年連續的監測結果表明,通過珠江八大口門進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入海量年際之間變化不大,污染物年入海總量約為200多萬噸。每年珠江徑流攜帶大量的營養鹽和石油類進入珠江口海區,致使珠江口近岸海域的海水呈富營養化,石油類含量也較高。
-原因 生活污水直排 是主要因素
“我省近岸海域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污染,占了8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是近海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則是珠江口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據廣東省環保局有關監測統計,2007年,排放入海的污水總量達69.1億噸,其中工業污水約占1/3,生活污水約占2/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較高,達86.1%,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卻不容樂觀,僅占半數。
“目前要把陸源污染治理擺在第一位,整治生活污水更是當務之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表示,目前縣級以上的地區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建污水處理廠,海洋環境保護任務非常艱巨。
-后果 排污口鄰近海域 水質均劣于四類
2007年實施監測的重點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監測與評價結果顯示,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尤其是部分入海河流污染物長期超標大量排放,導致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海水水質量均劣于《海水水質標準》第四類標準,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化學需氧量,鄰近海域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底棲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生態系統處于不健康狀態。
據監測,67%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于差狀態,22%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于極差狀態;海水污染程度加重,89%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為劣四類水質。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大亞灣區淡澳河入海口和惠州惠東縣黃埠入海排污口一帶海域原本屬于養殖區,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二類),但實際水質卻為劣四類,兩處生態環境質量就屬于極差的一類。在這些養殖區養的魚能不能吃令人擔心。但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人表示,該處排污主要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不會累積,對人體健康無不利影響。
-建議 城鎮污水處理廠 亟需建設
目前我省正處于適度重型化的過程,而石化、鋼鐵、電力等濱海工業又是近幾年發展的重點,廣東省沿海自西至東已布局了5大石化產業帶,中科煉油項目也布局在廣州南沙,如何既使我省濱海產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又使我省近海污染得到控制和治理?
李珠江表示,工業建設要上,海洋環保措施也要嚴,要提高濱海行業的環保門檻,建立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地方標準,加大對排污嚴重企業的治理力度,既要GDP又要綠水青山。
據了解,對于入海排污超標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和廣東省環保局早已聯手出臺相應的懲罰措施,誰超標誰就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賠償。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表示,將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結構減排,嚴格環保準入,大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淘汰落后污染企業,逐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同時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污水管網建設,使管網建設與廠區建設同步進行,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
此外,加強對陸源入海污染物及船舶排污、海洋工程和海洋傾廢的監控工作。建立海洋浮標在線監測、衛星遙感監測等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視、預警系統,進一步提高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督的覆蓋率、時效性和反應能力。
曝光臺
超標入海排污口
工業廢水入海排污口:
潮州市大唐電廠入海排污口、江門市新會區嘉聯皮革工業公司入海排污口、江門市新會區富洋電子材料公司入海排污口、江門市新會區鴻捷精細化工廠入海排污口、湛江市中國水產湛江海洋漁業公司入海排污口、湛江市廣東湛化企業集團公司入海排污口、湛江市冠龍紙業有限公司入海排污口。
排污河:
深圳市東寶河入海口、深圳市大沙河入海口、深圳市新圳河入海口、深圳市西鄉河入海口、東莞市長安鎮茅洲河入海口、東莞市虎門鎮鳳凰山入海口。
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
汕頭9個,汕尾4個,惠州1個,東莞1個,深圳2個,珠海1個,茂名5個,陽江5個,湛江8個。
鏈接
去年發赤潮13次
2007年我省海域共發現赤潮13次,比上年增加4次,累計面積約381平方公里,比上年減少1411平方公里。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赤潮生物主要為球形棕囊藻、柔弱菱形藻、血紅哈卡藻和無紋環溝藻。
此外,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緩解,監測的3個生態監控區中,2個處于亞健康狀態,1個為不健康狀態,其中大亞灣的生態健康狀態略有下降。近岸海域生態系統非健康狀況主要表現在水體富營養化、生態環境喪失或改變、部分魚蝦類產卵場功能退化甚至消失、生物群落結構異常等。
本報記者蘇稻香通訊員郭興民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