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堤目的之爭
水利局長解釋建堤是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有村民懷疑村里土地將被征光用來搞商業開發
不過,防洪堤的修建,在一些村民看來“只是一個幌子”。
安新縣緊鄰華北最大淡水湖白洋淀。30年來,因來水量的銳減、上游水庫的修建和地下水的超采,白洋淀曾數次幾近干涸。到2006年10月底,白洋淀降至干淀水位并繼續下降。
在此情況下,有村民不解,“白洋淀旁邊還需要修防洪堤嗎?”
在安新縣水利局局長齊海清看來,建防洪堤正是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安全。
他解釋,河北雖為中國最缺水的省份之一,但從長期的水文數據來看,是個旱澇無定的省份。
安新縣國土資源局編印的一本關于防洪應急工程的評估報告中提到,新中國成立后,從1950年至1964年,安新縣發生洪水災害6次,其中1963年8月3日至9日,白洋淀上游地區普降大雨,防洪堤多處扒口分洪,安新縣全境被淹,死亡34萬人。
對這一數據,記者未能從其他權威途徑核實到。目前安新縣共有41萬人。
為減少淀區分洪可能對縣城造成的威脅,安新縣政府2003年決定在縣城舊防洪堤的基礎上再新建6661米堤壩,形成對縣城的合圍式保護。
不過,朱福來還記得,2005年那份“人均減少一分地,祖祖輩輩都受益”的宣傳畫上,列舉了修建防洪護城堤將帶來的好處,其中提到:護城堤修好后,村子規劃將歸屬安新城區,村民們將享受城鎮居民的低保和社保;張六村地塊吸引來投資商后,將優先在征地戶之間招工,解決就業問題;企業擴張,房產商的開發,將大幅度提高村里地價。
在一些村民看來,下一步,政府將征光村里的地,用來搞商業開發,將縣城北擴,“要是沒地了,我們只能餓死。”
大王鎮鎮長李愛軍則表示,這些宣傳內容是上一屆鎮政府所為,可能是為了減少修堤的阻力,宣傳上不講究方式導致的,“我們現在絕對沒有把張六村劃進城區的打算”。
不過,該縣2005年—2020年的規劃顯示,安新縣縣城的北擴,一定會涉及張六村地界,規劃部門對該地的描述是“用地充足”。安新縣規劃局一位副局長透露,該縣城對城區的規劃,一般都按照護城堤的走向設定。
簽到表還是同意書?
一份村民代表會議記錄上的簽名,代表說是簽到證明,鎮領導說是表決簽名
去年10月10日,張六村的征地提上日程。
大王鎮鎮長李愛軍,出示了張六村當天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記錄,上面有12位村民代表的簽名,“這說明征地是得到村民代表同意的!
這張記錄顯示,12位村民代表有10人同意征地方案,反對者為鄭文柱和張福華。
3月25日,鄭文柱和張福華表示,他們反對征地不假,但其簽字,是為了簽到,而不是對會議記錄的認同。
“我們以前開會從不簽到,那天開會來了十幾個鎮干部,說讓我們先簽到,證明到會的話,可以補20塊錢的誤工費。”鄭文柱說,當時,那張簽到紙是折疊的,只讓代表們在下半部分簽名,他還特意翻開看,發現上半部分內容是空白。
張福華還記得,他們一簽完名,鎮政府的干部就收起那張紙裝進提包里了。
3月27日,其他6名曾在該紙上簽字的村民代表,都向記者證實,當時是會前簽到,而非鎮、村干部所說的會后表決通過防洪堤占地方案的簽字。
“征地本來應該召開大會聽聽村民的意見,村民大會不召開也就算了,干嗎讓我們村民代表背黑鍋?”一位村民代表說,“去年冬天就應該進行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也被鎮政府取消了!
對此,大王鎮鎮長李愛軍稱,“一換屆,麻煩太多,工作就不好進展了。”這同樣是他解釋張六村不開村民大會討論征地方案的理由。
征地補償的分歧
村民覺得征地補償款太低,且沒有補償到戶
村民們堅持認為簽名遭“偷梁換柱”,他們被騙了,氣憤的同時,對征地補償方案本身也表示不滿,覺得征地補償款太低,且沒有補償到戶。
在去年的村民代表會上,村支書張立柱宣讀征地補償方案時,鄭文柱說他站起來表示反對,“支書告訴我,這是上級定下來的事,只對不錯!
按照補償方案,張六村被占的耕地按16年收成,一畝地補11400元,所有補償并不發放到戶,由村委會控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被占耕地的村民,由村里從所屬的700畝機動地中,按“占一畝補一畝二或一畝三”的標準劃補。
會議結束后,鎮領導和村干部到被占耕地的62戶村民家做工作,許以宅基地、低保等條件,勸他們簽下協議書,并按照一畝地1250元的青苗費領取補償。
不簽協議被“做思想工作”
馮家診所被縣衛生局查封,他說有人傳話,簽了征地協議,診所就可照常營業
3月24日,當推土機開進張六村地塊時,尚有4戶村民沒簽協議:村民代表鄭文柱、村診所的醫生馮小青、村民楊喜占、開超市的一戶張姓人家。
現場錄音顯示,安新縣公安局負責人在撤退前告訴村民,修防洪堤是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不會因少數人的阻撓而終止,“今天的事情就算了,明天再阻止施工,是違法行為,后果自負。”
第二天上午,馮家診所被安新縣衛生局查封,理由是“場所只有40多平米,不夠60平米的標準。”在此之前,該診所曾被定為合作醫療點。
馮小青說,有人給他傳話,簽了征地協議,診所就可照常營業。
當天進入張六村的,除了安新縣衛生局的人員,工商、質檢等部門也派員進入該村。開超市的張家被告知,工商部門懷疑超市里有假冒偽劣產品,有可能查封超市。在張家簽了協議后,該危險不復存在。
另一位不愿簽協議的楊喜占,姐夫在安新縣某公司任經理。他說自己接到姐夫的電話,稱縣領導要求其做好小舅子的工作,否則就停職。
3月26日上午,楊喜占簽了協議。
“我們鎮政府的行政資源有限,必要時就要找其他部門配合。”李愛軍證實,確有縣衛生、工商和質檢部門進村,為反對征地的村民“做工作”。鎮政府為了順利征地,也專門成立了數十人的工作組,包戶開展工作。
安新縣委一位官員表示,村民對征地如此抵觸,出乎意料,“不排除有基層干部工作作風粗暴,引起群眾抵觸,我們一定批評教育!
同時,帶頭上訪的朱福來等人,也被一些村干部形容為目的不純的煽動者。而朱福來則稱,“如果村民信任我們可以幫大家爭取權益,選我們上來,我們能拒絕嗎?”
3月27日,張六村村委會公布獲取土地補償的總金額為210多萬元,表示將按照村民意見決定是分發還是由村集體使用。
第二天,鄭文柱簽了征地協議。
唯一剩下的馮小青還在堅持。
“拿出征地手續來!彼是那句話。(本報記者 孫旭陽 河北保定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