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南寧一學校借無償培訓農民工政策套取國家補貼金(2)
2009年09月22日 13:46 來源:廣西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56名村民集體“被就業”

  楊洪養和楊連養如今待在家中,準備再次外出打工;一輩子沒有外出打過工的莫圣朝,仍然在張莫村做著泥水工;而黃賓林,去年年底經親戚介紹,曾到南寧鳳嶺一個工地工作過一段時間,目前在家務農……被這家學校培訓過的村民,各自延續著以前的生活軌跡,沒有多大改變。

  蹊蹺的是,同樣在那份培訓補貼申請表上,這56人卻被注明都“已就業”,并且分別在2008年11月19日和23日兩天里,分兩批進入了“開拓者南寧分公司”和“南寧樂地設計公司”。他們還都被寫成“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這家學校憑此向有關部門申請3.92萬元的補貼金。

  受訪的村民驚訝不已。在他們看來,自己和這兩家公司沒有任何瓜葛,甚至連名字都沒聽說過。

  記者調查到,“開拓者南寧分公司”與南寧市開拓者職業培訓學校的法人代表都是李大東,而“南寧樂地設計公司”的負責人,卻是這家學校一名老師的親屬。

  按規定,培訓學校經過宣傳招生、培訓、考核等階段,只有讓農民工找到工作,才能申請領取國家補貼金,相關部門還要對就業情況進行抽查。而那份培訓補貼申請表上,所有“被就業”農民工留下的電話都是這兩家公司負責人的電話號碼。

  一名老師透露,為農民工找到“婆家”后,學校還曾專門開會,讓學校老師扮演某企業老板,以應付有關部門打電話檢查。

  校長稱“絕對不可能”

  “我還在上林,周三才能回去。”9月21日上午9時40分,電話那頭,南寧市開拓者職業培訓學校校長李大東如是說。然而,擱下電話幾分鐘后,記者來到大學路某學院1樓,繼續教育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卻稱:“李校長剛出門接電話去了!

  記者再次撥打電話,走廊里,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身上傳出手機鈴聲。他就是李大東。

  據李大東介紹,去年至今,該校已舉辦了10期再就業培訓班,僅去年就培訓了800多名農民工。第一期培訓班的補貼金,學校已經拿到。目前,在武鳴仙湖鎮,一個300多人的培訓班仍在教學中。

  記者提出有人舉報該校違規培訓一事時,李大東連說:“絕對不可能!”他稱,南寧培訓農民工的情況“在全國來說最規范”,培訓學校的宣傳招生、教學、考試等各個環節,有關部門都會層層審核把關,而且有“貴州農民工培訓造假事件”的教訓,有關部門每次開會都以此進行警醒,他不敢這樣做。

  據他介紹,目前,僅在南寧市區內,類似培訓農民工的培訓學校就有30多所。

  相關鏈接

  關于就業再就業培訓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36號)第十三條:廣泛發動全社會教育培訓資源,為城鄉勞動者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培訓,并積極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以及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提供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要通過資質認定,確定一批培訓質量高、就業效果好的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定點機構。完善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促進就業效果掛鉤機制,引導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市場需求,積極開展定向培訓。

  關于定點培訓機構的規定

  根據南寧市勞動部門規定,就業再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存在以下情況的,將取消其定點資格:1.擅自刪減培訓內容、縮短培訓課時的;弄虛作假,騙取培訓經費補貼的;2.連續3個月未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的;3.將定點培訓項目委托、轉包給其他機構和個人的;4.發布虛假招生廣告(簡介),管理混亂,違規收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記者 陶海華 胡志偉)(南國早報)

  貴州農民工培訓造假事件

  據《人民日報》報道,貴州省僅從2006年到2007年底,就撥付培訓補貼資金3.75億元。與此同時,2008年以來,貴州省查處農民工培訓造假系列案件150余起,涉及官員下至鄉鎮上至省級部門,貪污少則數萬元,多則上百萬元,不法培訓學校騙取國家補貼金額多的達上千萬元。

  套取國家補貼流程圖

  下鄉培訓,培訓時間縮水

  ↓

  收集農民身份證復印件及相片

  ↓

  由“能人”物色替考人員

  ↓

  向替考者發答案及準考證

  ↓

  喝茶、吃飯,擺平監考人員

  ↓

  農民工“被就業”進“關系”公司

  ↓

  教師冒充企業老板應付檢查

  ↓

  登記造冊向政府部門領取補貼

    ----- 社會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