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畫像以及記錄孔子言行的儒學經典《論語》被搬上福利彩票一事,正在中國民間引發熱議,相當一部分人提出質疑,認為這一做法褻瀆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
彩票的發行方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1日回應說,民間的這些質疑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中心最初設計彩票的理念其實十分簡單,票面印上孔子和《論語》,銷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時宣傳儒家文化,一舉兩得,而并非要借此斂財。
這套名為“中華名人——孔子”的彩票1月25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首發,彩票票面選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時期的孔子畫像,每張彩票面值10元,中獎面36.67%。
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是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成立、專門從事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的事業單位。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說,孔子彩票獲得財政部批準,其玩法具開創性,將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的名言警句用作獎符,對應不同級別的獎金。如一等獎獎符為“禮之用,和為貴”,中獎者可領取30萬元的獎金,最低第八級能夠拿10元獎金,獎符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彩票發行一個星期以來,銷售額已經超過200萬元,表現搶眼于其他同類別的即開型彩票。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副主任尹成歷認為,孔子彩票的確有更強的“號召力”。
然而這套彩票在面世之際就伴隨著激烈討論。不少人認為,這種題材的彩票借文化之名,讓孔子變得滿身銅臭味。
網易廣東網友說:“為何他們只會糟蹋文化。現在的中國這樣下去永遠都不可能出一個諾貝爾獎,不尊重文化的國人,不配說文化。”
家住濟南從事財會工作的公務員汪明智同樣認為,雖然這種形式是一種創新,可能會有利于孔子文化的傳播,但將孔子文化與彩票捆綁在一起的做法卻不能接受。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利。”同為《論語》中的語句,如今卻成為不少人用于質疑中國彩票業捆綁《論語》的一把利器。廣東媒體人畢舸在長江日報發表評論指出,彩票無論掛上何種宏大意義,終究歸屬于通過利用民眾的博彩心理、將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經濟活動,因此孔子彩票普及文化和盈利之間存在明顯的邏輯悖論。
門戶網站新浪就此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52.7%的投票者不贊同,認為此舉有以弘揚文化之名斂財的嫌疑;42.5%選擇贊同,認為集資用于福利事業有助于弘揚孔子和儒家文化;4.9%選擇不好說。
尹成歷認為,他們這種作法正是為了弘揚孔子,沒有什么不妥,“況且此前有發行名人彩票的先例”。據尹成歷介紹,山東曾經發行過水滸傳人物、濰坊風箏、中國古車等主題的彩票,印上孔子圖像和《論語》語句不過是種形式。
“況且,這套彩票上的孔子畫像得到了曲阜孔子遺產委員會的支持。他們提供了10幅珍貴的孔子畫像,我們在其中選擇了3幅。”他說。
尹成歷認為,人們可以自由表達對孔子彩票的看法,但對于其中的一些質疑應歸結于人們對中國福利彩票事業了解仍然不夠深入。
據了解,中國福利彩票誕生于1987年,福彩公益金全部用于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事業。2009年中國福彩銷售達756億元,籌集公益金240多億元。
國家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在2009年9月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福利彩票發行22年來籌集公益金1100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據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即開部管理員唐念冰介紹,按照國家規定,孔子彩票銷售額的65%將用于返獎、10%用于銷售網點提成,5%用于彩票印制、物流配送、營銷宣傳等,其余20%將全部成為福彩公益金,而這些資金將全部用于抗震救災事業。
“我們應該用更加善意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唐念冰說,發行孔子彩票福彩中心不僅賺不到一分錢,甚至還要用搖號型彩票的銷售利潤彌補發行孔子彩票的成本。
經常購買彩票的濟南彩民李紅所表示,彩票上印有孔子和他的話語將不會影響他正常購買彩票的習慣,“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尹成歷表示,孔子彩票是一種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彩票,山東省只是其首發的區域,民間的議論將不會影響彩票的繼續發行,將來山東還將發行泰山、黃河口等文化風景彩票,同樣只是為了宣傳齊魯文化和風景。(記者 劉寶森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