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全國生態(社區)博物館研討會在福州舉行,會上國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領導為首批5個生態(社區)博物館示范點授牌。
生態(社區)博物館特點在于強調了整體保護、原地保護、活態保護。根據不同的空間分為生態博物館和社區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會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詳細描述了生態(社區)博物館的特征及理念。
8月23日上午,全國生態(社區)博物館研討會在福州舉行,會上國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領導為首批5個生態(社區)博物館示范點授牌。
生態(社區)博物館特點在于強調了整體保護、原地保護、活態保護。根據不同的空間分為生態博物館和社區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會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詳細描述了生態(社區)博物館的特征及理念。
同期聲:國家文物局局長 單霽翔
根據不同的空間區域,實際的生態博物館指的是我們廣大農村地區的鄉鎮村莊。那么社區博物館主要指我們城市中的歷史街區,但是它們的理念有些共同的,就是都是文化產生的原生地,來由民眾自發的,民眾作為文化遺產的主人,來保護自己所創造的和今天正在利用的文化遺產。
記者了解到,生態(社區)博物館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它的產生和出現,使得傳統博物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博物館從以往的“建筑物-收藏品-展示”,轉變為“地域-遺產-居民”的另一種模式。
采訪中,單霽翔局長還表示,生態(社區)博物館最重要的意義是通過這種新興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形態,使得民眾能夠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同期聲:國家文物局局長 單霽翔
今天我們城市化加速的發展,我們的這個,人們生活的,這個物質生活快速的改善。那么這些方面,一方面引發大規模的城鄉建設,會使我們的歷史街區,使我們的美麗鄉村。形態方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另一方面,人們在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的物質生活解決以后對文化的需求格外的強烈。那么,他們希望自己的居住的村莊自己的社區更有文化,他們在這方面更有文化的尊嚴,他們對于外來的參觀者訪問者來說他們更有故事。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認為,生態社區博物館的發展符合今天我們國家現階段的發展實際,也是博物館發展的一個方向。
在本次全國生態(社區)博物館研討會上,浙江省安吉生態博物館、安徽省屯溪老街社區博物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廣西龍勝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貴州黎平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別列入首批獲得國家認可的生態(社區)博物館。
同期聲:貴州參會代表
結合我們本地,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的辦法和措施,來提升我們堂安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把整個堂安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把它建成我們文化研究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的那么一個平臺。
同期聲: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副教授 黃春雨
我們是希望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能夠通過我們的,讓民眾共享我們的發展,同時也共享整個社會的發展。
記者 吳晟煒 李思源 福建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