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古銅鏡收藏家李懷通,收藏古銅鏡二十余年,共計收藏兩千余面銅鏡。他收藏的古銅鏡年代跨度久遠,從戰國時期的鉛制陽光葉紋鏡,到清代的烙銀銘鏡幾乎囊括了兩千余年各個朝代的古銅鏡精品。
10月25日,記者來到李懷通的家中,他向記者饒有興致的介紹起了自己的收藏經歷。據李懷通介紹,自己的父親就酷愛收藏,受父親的熏陶,他逐漸癡迷于古銅鏡蘊藏的文化,而后也走上了收藏古銅鏡的道路。
河南鄭州古銅鏡收藏家李懷通,收藏古銅鏡二十余年,共計收藏兩千余面銅鏡。他收藏的古銅鏡年代跨度久遠,從戰國時期的鉛制陽光葉紋鏡,到清代的烙銀銘鏡幾乎囊括了兩千余年各個朝代的古銅鏡精品。
10月25日,記者來到李懷通的家中,他向記者饒有興致的介紹起了自己的收藏經歷。據李懷通介紹,自己的父親就酷愛收藏,受父親的熏陶,他逐漸癡迷于古銅鏡蘊藏的文化,而后也走上了收藏古銅鏡的道路。
采訪李懷通同期聲:中國的銅鏡,特別注重意念,圓示意是天,方示意是地。這個圖案它有一定的寓意。中國的銅鏡,特別強調文化意蘊。
這面戰國時期的鉛制陽光葉紋鏡,直徑6厘米,緣厚0.08厘米,重15克。
采訪李懷通同期聲:你看這個,這是鉛鏡。這中間是太陽,周圍了,起碼有三層到四層的輻射太陽紋。周圍有一圈是葉紋,樹葉、葉紋。這個葉紋表示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最早的太陽崇拜的一種圖案。
在李懷通收藏的銅鏡中,雖然大部分銹跡斑斑,但在他眼里,每一面鏡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這些銅鏡背面的紋飾都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
據了解,中國的銅鏡制作工藝上興于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銅鏡質地輕薄,做工較好。到了漢代達到了中國銅鏡制作工藝上的高潮。
采訪李懷通同期聲:這么一個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它(銅鏡)都在為大眾生活服務,時間生命力是最強的。因為它的實用性啊,決定了它的生命力。
這是一面唐代的古銅鏡,雖埋藏于地下一千多年,但今天依然能反射出清晰的影像。如今,李懷通已經將自己收藏的數千件銅鏡資料,收錄到自己所著的《中國銅鏡觀》一書中,希望自己的收藏能為中國古代銅鏡的研究和保護盡一份力。(完)
(記者 李世偉 河南鄭州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