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銅礦濕法廠廢水滲漏事件絕非一紙公告所能言盡。盡管公司在7月12日晚間對事件進行了澄清,但有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紫金礦業此次污染事件仍有太多疑點。
紫金礦業深圳投資者張俊杰(化名)認為,公司方面至少還存在4個疑點需要向投資者解釋清楚:第一,公司和當地政府部門為何在污染事件9天后才公布?第二,公司排出的廢水有毒無毒?第三,到底此次事件導致多少魚死亡?第四,除賠償外,紫金礦業還應受到哪些行政處罰?
“作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起碼要準確、及時,而紫金礦業卻沒能做到這兩點。”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張遠忠表示。
疑點一:信息披露為何滯后?
受污染事件影響,7月12日紫金礦業A股、H股雙雙停牌,13日復牌后A股H股均大跌,成交也異常放大。截至收盤,A股跌3.68%,收于5.76元,成交5.38億元人民幣;H股大跌12.19%,收于4.90港元,成交10.82億港元。
“這種事情(滲漏事件)明顯會影響股價,但為什么直到昨天才公告?”紫金礦業深圳投資者張俊杰憤怒地質疑,“公司信息披露明顯違規了。”
記者在查閱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后發現,上市公司發生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重大事件,且可能對其股票及衍生品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應當自事件發生之日起兩日內及時披露事件情況及對公司經營可能產生的影響。
顯然,根據7月12日晚間紫金礦業發布的公告,7月3日15:50分,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水位異常下降,池內酸性含銅污水(主要含銅、硫酸根,無有毒物質)出現滲漏,部分通過地下排水排洪涵洞進入汀江。而截至7月12日上午公司A股、H股雙雙停牌時,紫金礦業仍然只字未提是否涉及該廠廢水滲漏事件,只稱涉及“敏感信息停牌”。對此,紫金礦業宣傳部部長鄒永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信息披露滯后是為了防止當地群眾恐慌以及妥善處理污染善后工作。”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對于信息披露問題未予以回應。
事實上,本報記者親赴事發地點福建上杭縣和永定縣汀江沿岸調查后發現,當地居民在此前就已對污染事件非常恐慌,并且對于當地政府以及公司遲遲不公開真相頗為不解。
此前有媒體披露,紫金礦業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也容易使其環境風險問題得到掩蓋。而記者在紫金礦業2009年財報中也發現,目前紫金礦業有兩位高管都曾擔任公務員,分別為紫金礦業監事會主席林水清以及公司監事林新喜,兩人均于2009年11月辭去當地公務員職務加入紫金礦業。
疑點二:排出廢水到底有毒無毒?
“除信息披露滯后以外,信息準確性也存在問題。”張俊杰向記者表示,紫金礦業的公告內容與當地政府部門公布的信息存在一定不同。
根據紫金礦業發布的公告,公司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內酸性含銅污水出現滲漏,部分進入汀江。然而,在福建上杭縣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卻透露:初步判斷是由于廢水池防滲膜墊層異常,導致防滲膜局部破損,廢水滲漏到廢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經檢測,滲漏廢水主要為含銅酸性廢水,沒有劇毒物質。
細看兩種說法,公司說無毒,當地政府說無劇毒,兩說法顯然有一定差異。對此鄒永明回應稱實際情況是滲漏廢水人體飲用無毒,但魚飲用有毒。
“無毒到底是對人體無毒還是魚無毒,紫金礦業違背了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張遠忠對記者表示。
然而,鄒永明“人體飲用無毒”的說法也無法讓當地居民放心。7月13日,記者在當地調查時發現,當地居民幾乎都已經不再飲用自來水,而是到市面上買水喝。
![]()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