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長成幻象
虛幻募資項目扎堆出現,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創業板的“高成長”無法落地,甚至出現業績變臉或者倒退。
在創業板時代,企業在上市前連續幾年業績大增,但上市后不久業績增速就迅速放緩、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的現象,被稱為“網宿現象”。
2010年3月24日,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之一的網宿科技(300017.SZ)披露了2009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在上市之后的2009年第四季度主營虧損159萬元,全年主營凈利下降4.79%,成為創業板公司中首家主營凈利出現下降的公司,多項指標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倒數第一。
如今,“網宿現象”在創業板中已呈蔓延跡象。據Wind資訊統計,2010年上半年,共有2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同比下滑。而最早上市的首批28家公司中,業績變臉的就多達8家。其中,寶德股份(300023.SZ)以中期業績同比下滑82.07%被稱為創業板新股中的“變臉王”。
寶德股份在中報中表示,業績大幅下滑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對石油行業負面影響仍然持續,油田公司和石油服務公司紛紛縮減投資,技術裝備出口訂單明顯減少,部分正在履約和在談項目被擱置。”但記者在寶德股份招股說明書中卻發現,僅半年前,公司對行業的判斷則是“整個行業仍然處于石油勘探和鉆采景氣周期之內。石油鉆采行業蓬勃的發展趨勢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財報顯示,寶德股份上市之日,即是其業績下滑的開始。公司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09年10月30日上市前的三個季度凈利潤達到2500萬元,而在上市后的第四季度,其凈利潤就驟降至183.28萬元,
“這都見慣不怪了。我曾經親耳聽某老板說他們公司2007是虧損的。但現在看它的招股說明書,2007年卻是盈利,而且盈利達到了3000多萬元。”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這種情況很難監管的,創業板民營上市公司大多來自受關注較少的細分領域,缺乏行業數據和業績判斷依據,也就給作假者提供了便利和保護。”該研究人士說。
9月6日,深圳中小板指數創造出了6269.56點的新高,在本輪反彈中漲幅居滬深交易所各指數之首,與之對應的是,2010年中報顯示,深圳中小板公司中期業績同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
反觀創業板,當招股說明書中一個個行業前景廣闊、競爭優勢明顯的公司在上市后出現業績迅速變臉、募投項目進展緩慢的情況時,創業板的高成長性給投資者留下的,還只是一個幻象。(曲瑞雪)
![]()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