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高增長?
創業板公司中報披露之后,市場開始彌漫著一片失望的情緒:“創業板的公司難道不是高成長嗎?”
根據Wind數據統計,105只擁有可比數據的創業板個股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凈利增幅為30.2%,遠低于中小板的57.7%,也低于主板37.5%的增速。
與此同時,還有22家創業板公司上半年業績呈現負增長,占了全部可比創業板公司兩成,其中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之一的寶德股份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2.07%。
“創業板業績增長低于市場的預期,并且遠低于預期!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開文明說。
但是,創業板中也不乏業績高增長的公司。同比增幅在10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有7家,平均業績增長為172%,其中增幅超過200%的有兩家,分別是同比增幅高達294%的超圖軟件(300036.SZ)和同比增幅208%的雙林股份(300100.SZ)。
中報首戰失利之后,在緊接下來的三季報中,創業板公司業績似乎也很難有太大的改觀。截至9月29日,已公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創業板公司有13家,業績預增的公司共有7家,其中,雙林股份和長信科技(300088.SZ)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0%~150%和70%。除此之外,另外5家公司的凈利潤預增幅度十分有限。
創業板的高增長神話是否就此結束?
吳險峰認為,對創業板公司的業績要一分為二進行評價。首先,吳險峰指出,一些創業板公司為了上市,上市之前都會沖業績,導致在上市后短期內業績出現透支的情況,所以上市后初期業績增長相對較慢。
以第一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為例,根據其招股說明書的數據,2009年前三季度,28家創業板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75.58%,平均每股收益增長64.36%,而在上市之后,這批公司的中報業績就顯得有些后勁不足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吳險峰認為,上市之初的超募也給一些創業板公司帶來了負擔。他指出,大規模的超募導致創業板公司管理費用等各方面費用增加,同時,有些募投項目的收購都要在一年或者半年之后才能見效,屆時創業板公司業績才會出現真正的高增長。
![]()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