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證券頻道

期指這半年:滬深300指數期貨五宗“最”

2010年10月15日 07:34 來源:證券時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0月16日,滬深300指數期貨上市半年,業已進入全球主要證券指數衍生品行列,并成為全球最有特色的證券指數衍生品之一。而滬深300指數期貨這些特色當中,“監管最嚴”儼然已成為最為突出的“中國特色”。

  特色之一:籌備周期最長

  全球現有37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股指期貨,覆蓋GDP排名前20位的所有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籌備周期一般都在1至3年間。而中國的股指期貨籌備則歷時10年之久。

  早在1993年3月10日,海南證券交易報價中心就推出包括深圳綜合指數和深圳綜合A股指數各4個到期月的股指期貨合約,運行半年即被叫停。其后以2000年重開股指期貨研究成為轉折點。2003年,滬深證交所聯合完成滬深300指數設計。2006年9月8日,中金所掛牌。歷經10年的研究醞釀和籌備,滬深300股指期貨堪稱“最耐心、最精心、最細心”。

  特色之二:投資者教育最到位

  美國1982年首次推出股指期貨時,投資者根本不知其所為何物。美林、高盛、所羅門兄弟等券商花費了2到5年時間,“先使用,后學習”,才逐漸融入市場。而滬深300股指期貨“先學習,后使用”,把投資者教育作為籌備期間最重要的頭等大事。

  在中期協及廣大期貨公司地毯式展開“期貨掃盲”和“股指期貨啟蒙”的基礎上,中金所于2006年10月25日發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仿真交易業務規則》,并在2006年10月30日推出仿真交易,成為中國期貨市場一項獨特的服務創新,受到“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先生的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此外,中金所還面向股民投資者組織了“股指期貨全國巡回報告會”、面向機構投資者組織了大面積高強度的“臨戰培訓”,并通過網絡、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等各種媒體,全方位多層次高密度地推進投資者教育,使滬深300股指期貨“準投資者”不留死角地經受了“戰斗洗禮”。

  特色之三:準入門檻最高

  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前夕出臺的《關于建立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規定(試行)》及配套文件,為客戶準入設置了種種限制——開戶資金50萬人民幣以上、必須有累計10個交易日20筆以上股指期貨仿真交易成交記錄或近三年有10筆以上商品期貨交易記錄等。可以說,現在A股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投資者被拒之門外,門檻之高為全球罕見。機構投資者也面臨種種限制,目前占比不超過5%,且必須以套期保值為目的。

  截至目前,期指開戶數累計達5萬,與1.3億股民相比不在同一數量級。“只賣給合格投資者”成為中國金融衍生品截然區別于其它市場的獨特風景線,從源頭上保證了市場的高標準高質量。

  特色之四:交易規則最嚴

  在合規的基礎上嚴防交易“過度”,成為滬深300股指期貨區別于全球同類產品的重要標志。

  從2007年6月27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及其配套實施細則公布,到2010年2月20日修訂完成的合約、交易規則及實施細則全部亮相,交易規則層層加碼。以交易保證金為例,2006年10月30日仿真交易開始時定為合約價值的8%,此后10余次調整,到2010年1月中金所正式確定為12%,投資者向期貨公司最高支付18%。

  此外,中金所根據市場情況采取暫停交易、調整漲跌停板、提高保證金、暫停開新倉、限制出金、限期平倉、強平強減等措施,八項手段對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除個別單項指標外,滬深300股指期貨無疑在全球期貨品種中交易規則最嚴,從而有效降低了杠桿率,減少了投機性,提高了安全度。

  特色之五:初期表現最“早熟”

  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不到半年,卻初步具備了成熟市場的多項基本特征:合約期價始終圍繞股票現價波動,期現價格擬合度較好;基差一般保持在2%以內,多數時間不足1%;沒有發生會員結算風險和客戶穿倉爆倉等現象,幾乎沒有追加保證金;交割日市場波動正常,未出現“到期日效應”等。CBOE董事總經理鄭學勤等許多專家均認為,這都是國外市場經多年后才能達到的水平。

  此外,從交易量、交易金額、成交/持倉比等方面來看,中國股指期貨市場也均顯示出良好的投資理性。(華泰長城期貨 劉奧南)

參與互動(0)
【編輯:何敏】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