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推動民族自主創新走上大道
無疑,自主創新是決定中國未來的靈魂內含。
創新與守舊是人類兩種價值觀。英國人尊重和保守傳統價值,歐洲人也是如此。移民形成的美國文明沒有辦法守舊卻因為創新而超級強大。在歐洲,英國在中世紀工業革命的機器和鐵軌下提升現代產業和運輸方式,法國和德國則推陳出新引領技術新潮。中國長期因循守舊,強化圣人儒學與和諧佛教、灑脫老莊相容并生的厚蔭沃土。“五四”引入“民主”“科學”“自由”三先生,誕生以傳統和現代高度結合的胡適。但是,中國社會經濟總體上缺乏創新土壤和得當的體制。
能否形成一個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決定一個經濟體的含量。國家創新戰略是國家走向自主知識產權和原創價值主導型成長的關鍵。自主創新戰略是國家創新戰略之核心,凝聚全黨全國之期望,成為全民呼聲和行動旗幟。
在全民推動自主創新的歷史大潮面前,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創新價值觀。筆者以為,以尊重傳統、順乎人性(以人為本)為原則,在形式角度其核心是能夠凝聚全國力量加大對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經濟(新業態)之邊際貢獻;從生產方式角度就是舉全民之力對新技術、新業務模式的恰當追求。
新產業、新經濟引領人類進入全新的境界。人類借助技術手段對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和生命領域的探索不但無止境而且令人神往,并且可以擺脫傳統產業和舊經濟對資源、能源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掠奪,順乎人性的低碳化、綠色化、環保化相契合,展示著人類之美好愿景。
新技術、新業務模式是人類經濟智慧的核心體現,與新產業、新經濟發展相配合呼應,同時又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新技術體現在創造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新物種、新食品等方面的技術,也表現為創造新服務方式(高技術服務)、新裝備手段等方面。新業務模式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價值體現,既有以互聯網、物流網為核心的聯通互動方式,也有以連鎖式、現代物流、第三方外包等為主要表現的生產流通組織方式。
創業板核心價值在于創新。中國創業板市場是創新舞臺、試驗田,引領創新的風向標,形成創新的風景線。這是創業板定位之核心。因此,創業板的內核可稱之資本市場中的創新市場。
創新與成長是一對孿生兄弟。因此,有人說創業板是資本市場之成長市場。
成長性是創業板發行條件之要求。“成長性企業”是創業板IPO的主體要求,這不僅是創業板發行人定位的定性要求,還是發行人條件的核心。發行人要么利潤持續增長(是保持增長趨勢而不是簡單的直線式增長),要么營業收入保持增長30%以上。現實中大多數情況如此,從財務規律看也是如此,營業收入增長與利潤增長一般是正比配比關系。例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企業處于由不盈利到盈利初期階段,收入持續巨增,利潤可能出現爆炸式增長。另一種情況是企業收入不增長,但通過非常規的降低成本或費用方式保持盈利增長。但是無論如何,發行人保持良性的營業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是進入創業板的法定要求。
需要指出,我們倡導的良性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主要含義一是收入與利潤增長基本是配比的。二是收入或利潤增長建立在可持續的業務發展基礎上,業務發展體現在市場規模的增長和業務量的同步增長上,一般良性表現在應收款、預收賬款、存貨、開發支出、現金流等財務變量不出現異常。三是收入增長或利潤增長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上,效率不斷提高,質量不斷改進。可以講,沒有創新特別是特色化業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一個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成長是不可能持久的,要么曇花一現甚至失敗,要么是“小矮樹”長不高。
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決定性環節是資本市場的促進。從國家戰略規劃到產業政策的支持體系,從中央到地方科技系統的促進,如建立高新技術試驗基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結合或技術成果轉化,國家多渠道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強化,如采取優惠稅收政策、土地資源傾斜政策等,可以說已經形成一個國家支持自主創新的戰略體系。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需要一種資本實現功能的支持。
資本市場提供的功能在于將自主創新的重要主體推向資本融資和股權上市交易的舞臺。具備創新能力和取得創新成功的企業享受資本市場的溢價效應實現融資計劃,并且通過股權價值的評估、提升和交易,極大激勵創業投資者,這是中國創業板市場最核心的制度內含。由此產生這種巨大的褒獎效應形成全社會的示范效應。
資本市場對于創新的價值評估、價值提升和價值實現的功能形成一種放大或倍增的乘數效應,那就是對創業投資的啟動和促進以及對中小企業良性融資機制的促進。一個方面是啟動民間資本資源。中國作為高儲蓄的資金資源大國,長期缺乏有效率的資本形成機制,幾乎單一的投資渠道就是間接投資,銀行信貸天然的局限性不能形成對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創新投資的支持體系。創業板市場啟動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投資熱情,這就激發了民間資金資本化,形成民間資本通過有效率的組織模式和市場渠道追逐創業的種子、追逐技術創新的苗頭、追逐有能力的企業家、追逐領潮流的新產業和新經濟。另一方面,創業板促進了中小企業良性融資機構的形成,為銀行等金融資本配置指引了創新、成長和規范的路徑。
![]()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