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業績滑坡
兩成公司出現負增長
當初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中,很多都是包裝上市的,這些公司上市后很快就出現了業績變臉現象。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105家有可比數據的創業板公司中,23家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占比高達21.9%。創業板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長率為27%,滬市為42.13%,深市主板為45.21%,中小板為36.02%;凈利潤增長率,還是創業板墊底,僅為25.56%,遠遜于深市主板股票的81.44%。
而從已發布的部分三季報來看,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的公司有趨減的跡象,不過相比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依然還不是很理想。截至10月23日,在已公布三季度業績的23家創業板公司中,有3家營業總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分別是中元華電、北陸藥業和國騰電子,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減小的是中元華電,同比下降14.35%。
點評: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就是假成長的典型。業績不佳就已經戳穿了當年過度包裝的謊言。對于投資者來說,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要盡量回避業績不理想的股票,當然那些有持續業績支撐、成長性好的公司依然值得持有。
關鍵詞 退市制度
“只聽打雷不見下雨”
從業績變臉可以看出創業板中潛伏著一些“偽成長”的上市公司,因此“退市制度何時出臺”成為創業板周年時市場關注和討論的一大焦點。其實一年來,監管層、經濟學家關于創業板退市的討論不在少數,但是光聽打雷不見下雨,至今相關制度何時出臺也沒有下文。
記者了解到,在海外創業板市場,公司退市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場現象,且退市率明顯高于主板市場。如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有8%的公司退市。然而中國的創業板推出已滿一年,但退市制度卻還只停留在空談的層面。
據報道,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公開場合表示,創業板退市制度很難在年內推出,且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因為“推出退市制度非常復雜,涉及到交易規則、退市標準等很多具體問題”。不過在民間,已經有不少排行榜選出了“創業板第一批退市公司會是誰”,看來投資者心中都有一桿秤。
點評: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勢在必行,且實行以后利大于弊。創業板只有實現有進有出,讓業績下滑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退出,讓新鮮血液進來,才能保持市場的活力。并且增加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抑制創業板的投機炒作之風。
本報記者 邵澤慧
![]()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