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一個一貫主動進攻的斗士,又開炮了。
中聯重科,一個一向沉穩淡定的大佬,或反擊了。
11月初,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2010中國工程機械代理商年會上公開點燃了兩大重工巨頭對峙的炮彈,質疑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公司成本過高,稱“原本只需要20億元的并購,最后花費了50億元!”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則在大會上迅速反擊,痛批三一重工“作為行業競爭對手,在公開場合評價別家私事是不道德的!”
兩家業績相當、隔湘江而望的長沙重工巨頭,多年的競爭暗涌瞬間曝光于日光下,輿情評論肆意泛濫,股價一路飄綠。
向文波急了,立馬私下寫道歉信,改口稱“中聯的收購價是合理的”,但仍不改炮手本色,附以“如協商不妥,則公開宣戰”的激進字句。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笑了,接受向文波的道歉,希望“同行共發展工程機械產業”,但仍不丟大佬傲骨,附以“如果受到攻擊,定然反擊”的原則底線。
舊傷引爆口水戰
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口水戰聚焦于兩年前兩大重工巨頭同時競爭的海外并購舊案,此番激戰甚至牽扯出當時諸多的并購內幕。
11月2日上午,在2010中國工程機械代理商年會上探討“企業海外并購戰略”話題時,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以某企業并購意大利CIFA公司為例,爆料“原本只需要20億元的成本,最后花費了50億元”。
向文波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中聯重科方面的強烈不滿,當日下午的一個分會場上,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則以“我對向文波總裁的說法不認同”直接駁斥了三一重工:“中聯并購CIFA成本不到20億元人民幣(折合2億歐元),并非三一方面說的50億元人民幣(折合5億歐元)。”郭學紅強調中聯重科作為上市公司,所有數字均有據可查。
“三一曾為了并購資格問題反復與中聯溝通,中聯不同意后,三一明確表示愿出1億歐元向中聯購買并購資格。”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在會議現場更是爆出并購內幕的猛料,雙方的口水戰就此升級。
事實上,正是三一重工兩年前積極籌措收購CIFA案,兩年后卻又公開質疑該并購案價格過高的前后矛盾激怒了中聯重科,雙方才會在公開場合公然叫板,這在中國重工行業實屬第一次。
“向文波在會上說的話,頗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針對CIFA并購案引發的口水戰,一位當時在會議現場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兩年前三一重工痛失CIFA并購項目是向文波心中永遠的痛。
2008年,同以混凝土機械為主營支柱的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雙雙爭搶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機械巨頭意大利CIFA公司,希望借力CIFA趕超對手。經過競標,中聯重科成功突圍,以1.6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的現金支付方式間接獲取CIFA60%股權,這無疑刺痛了為此并購案大費周章的三一重工。
“當時三一重工的出價比中聯重科更高,但CIFA卻被中聯重科競購成功,原因是三一未獲得相關批示文件而中聯獲得。”上述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了當時交易的細節,“為了獲得競購資格,三一重工曾在競標前,三天內連續發送四封信函給中聯,希望借中聯介入該項目,但雙方條件未談妥,最后未遂。”
時代周報記者向中聯重科求證信函事宜,中聯方面稱:“確有其事。”但中聯方面拒絕透露信件內容,稱:“內部文件,不能輕易公開。”時代周報記者隨后多次撥打三一重工董事長助理周勝瑜的手機,希望求證此事,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周仍未接聽電話。
![]() |
【編輯:王安寧】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