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證券頻道

中國企業:德國資本市場中的新活力

2010年11月25日 13:36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在參加德國資本論壇期間,記者見到很多亞洲人的面孔,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德意志證券交易所甚至還專門為來自中國的企業家舉辦了一次高規格的晚宴。

  中國除了能給德國帶來貿易機會,還能向德國乃至歐洲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盡管25家企業的上市規模(其中一些還未IPO)僅僅是個開始。

  德國正在經歷一個經濟奇跡。去年,經濟學家對2010年德國GDP的預測還是0.5%的衰退;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變成3.5%的增長。而對中國的汽車和高端消費品出口是這個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在法蘭克福舉行的德國資本論壇上,有關中國宏觀經濟的討論是開場論壇的重要環節。經濟學家、金融界人士和做中國業務的律師們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經濟還會保持增長嗎?它對德國產品的需求還會持續嗎?

  要理解德國人的心態,可能先得看看他們自身的現實情況。德意志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Norbert Walter博士說,德國的人口在老齡化,德國的金融體系也在老齡化,要想繼續過去的高增長、高回報已經很不現實。“德國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長期的低收益環境,投資回報每年可能只有2%到3%。”

  雖然是工業強國,但德國工程師數量正在減少。由于過去幾十年的出生率和家庭環境的變化,德國工程師隊伍越來越缺少新鮮的血液。Walter博士甚至鼓勵老一代工程師重回大學充電,然后把自己的退休時間推后十年。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女性可以在跨國公司的管理層中擔任更多職務,因為她們天生有語言優勢,更適合多語言環境的溝通。

  這些言論在中國人聽來,可能很難想象,但的確是德國經濟的窘境,并且在未來一二十年間都很難改變。

  不過,中國也不必妄自尊大。德國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很多東西,包括技術、品牌和管理經驗等。雖然在法蘭克福隨處可見中國人在免稅店和高檔品牌專賣店進出,但技術、品牌這些東西卻不是用錢買回去就能真正管用的;至于管理經驗,更是“此路不通”。

  中國建設銀行法蘭克福分行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德國有過很多并購案例,雖然從財務上說這些案子成功的比較多,但后續的整合、管理、品牌和技術優勢的發揮往往會不盡如人意。

  Walter博士表示,德國人應該抓住機會,以開放的心態向新興市場國家提供幫助,包括醫療、教育、農業、能源和水資源管理等,“就醫療而言,隨著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步入老齡化,醫療注定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蔣飛)

參與互動(0)
【編輯:郭嘉】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