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題:我付出,所以我快樂
——廣州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陳啟安行善積德樂此不彼
記者 郭軍
“做善事、有付出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在新近評選出的第十二批廣州市“榮譽市民”中,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啟安先生很榮幸地成為入選的十位臺商之一。這讓他感到既開心又有一點煩惱,開心的是這個榮譽讓他倍受鼓舞,自己投資大陸十八年始終不忘熱心公益、回報社會,得到了社會的肯定;煩惱的則是為將來如何才能把自己喜愛的慈善活動更好地開展開來。
十八年前,陳啟安抱著“有點怕”的冒險心態,來到大陸考察投資環境。當時交通狀況不是很理想,語言也不怎么通,陳啟安先后考察過佛山、東莞、廣州等地。最后,由于在整體交通、通訊等方面的投資優勢,更重要的是受到當地政府官員真心誠意的支持,陳啟安決定在廣州白云區紅星鄉創辦白云區第一家臺資企業。
“當時,紅星鄉都是甘蔗園,交通不方便,但是鄉黨委梁書記十分關心企業的發展。梁書記把唯一的一輛公務車借給我買配件、運貨,他自己則騎自行車上班。”此舉讓陳啟安感動不已。此后,陳啟安又先后創辦了石井模具和興展鞋業兩家公司。
陳啟安還對廣州市當時的陳開枝副市長記憶猶新:“他也非常關心臺資企業的發展,一年兩季度都要同臺商會面,聽取臺商的意見”。
正因為如此,陳啟安不僅自己在廣州白云區投資,從一九九O年起,他還先后幫助引進臺資企業十三家,引進投資額達一點三億多元人民幣。
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陳啟安無論待人說話都給人一種安詳、淡定、溫柔敦厚的感覺。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沒有忘記回報社會,而正是熱心慈善、播種愛心,讓其獲得心靈上的快樂。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臺商只會賺錢,不會花錢。”陳啟安表示自己有責任來改變人們的這一看法。“其實大多數臺商都是很有善心的,只不過做慈善的方法在大陸和臺灣不同。我現在想把慈善這一塊拉開來,不僅我自己做,還要發動其他臺商朋友來做。”
自一九八九年開始,陳啟安發動白云區內臺商常年開展扶孤助學等活動,資助了白云區貧困學生及孤兒五百多名。他還鼓勵員工募款捐助失學的孩子,從員工的家鄉開始,慈善之舉遍及湖南、四川、甘肅、內蒙等地。他鼓勵員工們每年寫信給受助的小朋友,表達對他們的關心。
二OO三年,陳啟安建立“愛心助學專戶”,不僅發動廠內員工,還發動白云區臺資企業及臺灣親友捐款。短短三年時間,“愛心助學專戶”收到捐款上百萬元人民幣,已有近兩百名失學兒童及貧困家庭受到資助。“大家把錢放到這個專戶里,是對我的信任。”陳啟安不無自豪地說。
據統計,從一九八八年至今,陳啟安僅在廣州地區的賑災、扶貧、助學等方面,累計捐資就約有五百萬元人民幣。
此外,陳啟安還積極促成臺灣慈濟醫療機構與廣州醫療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臺灣慈濟醫療機構的骨髓干細胞中心庫,為廣州的醫院捐贈骨髓,目前已成功使二百多例大陸白血病患者直接受益。他還積極安排和全程協助患病臺胞來廣州進行腎和肝臟的移植手術。
“慈善不只是金錢的付出,也是精神的付出。”在采訪將要結束的時候,陳先生贈記者一本小冊子,上有臺灣慈濟公得會證嚴法師的人生感悟。他說:“做善事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去做就對了,要有恒心,心中要常存善解、包容、感恩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