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不上網手會抖、看到計算機不能用會焦慮,學生沉迷網絡已衍生“網絡成癮”問題!臺灣東海大學檢測校內781位學生發現,44%有網絡沈迷或成癮;54位學生主動向學校表明,愿意接受諮商治療,希望擺脫上網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就讀私立大學的小玲(化名)有個“網絡相簿”、放自己的照片,很在意“人氣”高不高,如果瀏覽人次少就垂頭喪氣,四處拜托同學上網“留言”。她也不時上網響應網友的問題,整個情緒都被虛擬世界牽引,真實人生反而失魂落魄。同學認為這已是病態。
東海學務長武自珍說,“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怪獸是計算機”,年輕人沉迷網絡世界,讓社會運轉產生改變,并不斷制造出新問題。不只東海大學,島內中部35所大專院校都發覺網絡沉迷或成癮已嚴重影響學生人際關系及學校教學。
東海學務處提出最新調查報告,4月1日至4月14日間,以臺大心理系教授陳淑惠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調查學生使用網絡狀況,總計2500人次瀏覽調查網頁,781人完成檢測,二成受訪學生有沉迷傾向,成癮傾向者占24%。
東海學生諮商中心主任黃圣桂表示,調查是依網絡成癮耐受性、強迫性上網行為、網絡成癮戒斷反應等指針,調查學生網絡使用行為,不管沉迷或成癮者,都面臨上網時間愈來愈長、不上網手會抖及看到計算機不用會難過等問題。
黃圣桂指出,很多大學生早上八、九點的課總是缺席,經查都是前一晚上網到天亮所致。有些網絡沉迷或成癮學生,有上BBS、班版或博客發表意見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則不太喜歡跟同學講話。他們總是說:“要了解我,去看我的博客,不要現在問我。”嚴重影響現代學生人際關系。
黃圣桂指出,這次調查后,有54位學生主動表示愿意接受心理諮商輔導,非常特別,顯然網絡已干擾到正常生活,他們想要擺脫。未來可能治療方式是由精神科醫師協助,給他們吃戒癮藥物;或進行認知行為輔導,逐步了解上網動機,然后慢慢改變習慣,擺脫網絡糾纏。